石屏

· 黄衷
点苍山骨老,尺寸具嵚崟。 藻绘神工巧,磨砻哲匠任。 溟濛疑雨洞,黮䨴想云岑。 木杪猿长挂,岩端月不沉。 秋临泉欲冷,冬玩雪愁深。 丛簇窥衡霍,毫芒指桂林。 铿锵鸣璞玉,珍重敌兼金。 罨画纷纷起,何人解赏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嵚崟(qīn yín):形容山势高峻。
  • 藻绘:指精美的图案。
  • 磨砻(mó lóng):琢磨,雕琢。
  • 溟濛:模糊不清的样子。
  • 黮䨴(dàn dùi):云雾弥漫的样子。
  • 木杪(mù miǎo):树梢。
  • 衡霍:指衡山,中国五岳之一。
  • 毫芒:极细微的事物。
  • 兼金:价值倍于常金的好金子,也泛指多量的金银钱帛。

翻译

点苍山的山石历经岁月,依旧高峻挺拔。 神工巧妙地绘制了精美的图案,哲匠则负责雕琢。 模糊不清的景象仿佛雨中的洞穴,云雾弥漫让人想起遥远的山峰。 树梢上猿猴常挂,岩端月亮似乎永不沉落。 秋天来临,泉水似乎都变得冷冽;冬天观赏雪景,却又忧愁深重。 从这里可以窥见衡山的丛林,细微之处指向桂林。 石屏铿锵作响,如同珍贵的璞玉,其价值堪比兼金。 彩色的画卷纷纷展开,但谁能真正懂得欣赏这其中的美妙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石屏的壮丽与神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石屏的自然美和艺术价值。诗中“点苍山骨老,尺寸具嵚崟”一句,既表达了石屏的历史悠久,又突显了其雄伟的气势。后文通过对比秋泉与冬雪,进一步以季节的变换来衬托石屏的恒久与独特。结尾的“罨画纷纷起,何人解赏音”则抒发了对石屏艺术价值的赞叹与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

黄衷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