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黄四景为族叔祖方轩先生赋文笔钟灵

乌山一脉纡且长,吾宗奕叶居其阳。 流水萦回自山下,到门汇入三池塘。 池塘一一方而小,昔有神僧呼印斗。 知稼当年擢大魁,谓此钟灵实非偶。 祖宗积庆良已隆,流泽与此同无穷。 一派今分东海上,诗书拟振前人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奕叶:指世代,代代相传。
  • 萦回:环绕,回旋。
  • 印斗:古代用来印章的工具,这里比喻池塘形状。
  • 擢大魁:指中状元,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
  • 钟灵:指聚集灵气,有灵秀之气。
  • 积庆:积累的善行或福气。
  • 流泽:流布的恩泽。
  • 拟振:打算振兴。

翻译

乌山山脉蜿蜒而长,我们家族世代居住在山的南面。山下的流水环绕回旋,流到门前汇聚成三个池塘。这些池塘都是方形的,很小,过去有神僧称它们为“印斗”。当年知稼(人名)在这里中状元,人们说这是因为这里有灵气,并非偶然。我们祖先积累的善行和福气非常深厚,这种恩泽和这里的灵气一样无穷无尽。现在这一脉分到了东海之上,我们打算通过诗书来振兴前人的风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家族居住地的自然景观和家族的荣耀历史,通过“乌山”、“流水”、“池塘”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家族的根基和灵气所在。诗中提到的“神僧”和“知稼擢大魁”,强调了家族的荣耀和灵气的聚集,表达了对祖先积德和家族传统的尊重与继承。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通过诗书振兴家族传统的决心和期望,体现了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