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鱼五首为刘方伯赋

圣主恩波溥八夤,群鱼亦得沾深仁。 有鱼依蒲玉为质,有鱼戏藻金为鳞。 跃浪才看在芳渚,沿流又入深渊去。 因知至理亦如斯,随事随时无定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pǔ):广大,普遍。
  • 八夤(bā yín):八方,指四面八方。
  • :受到。
  • 依蒲:依傍蒲草,形容鱼儿在蒲草间游动。
  • 玉为质:形容鱼的质地如玉一般。
  • 戏藻:在藻类植物中嬉戏。
  • 金为鳞:形容鱼的鳞片如金一般闪耀。
  • 跃浪:跳跃于波浪之中。
  • 芳渚(fāng zhǔ):芳香的小洲,这里指水边。
  • 沿流:顺着水流。
  • 至理:最高的道理。
  • 随事随时无定处:随着事情和时间的变化,没有固定的位置。

翻译

圣明的君主恩泽广被八方,连群鱼也得以深受到他的仁慈。有的鱼依傍蒲草,其质地如玉般纯净;有的鱼在藻类中嬉戏,其鳞片如金般闪耀。它们跳跃于波浪之中,刚刚在芳香的小洲上被看见,随后又顺着水流深入渊潭。由此可知,最高的道理也是如此,随着事情和时间的变化,没有固定的位置。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的景象,隐喻了圣主的恩泽广被,以及万物随遇而安的至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玉为质”、“金为鳞”,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鱼儿的美丽与灵动。后两句则通过鱼儿的行动,表达了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