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

自从孟氏来,孰可与吾道。 往往存微言,柴桑五柳老。 纵饮非放达,虽贫不枯槁。 我爱止酒篇,字字无不好。 珍珠杂鱼目,讵能识其宝。 再玩桃花源,恍然解意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模仿。
  • 陶徵君: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
  • 孟氏:可能指孟子,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
  • :谁。
  • 微言:深奥的言辞。
  • 柴桑:地名,陶渊明的故乡。
  • 五柳:指陶渊明,因其家门前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 枯槁:形容人因贫穷而面容憔悴。
  • 止酒篇:可能是指陶渊明的某篇关于饮酒的诗文。
  • 珍珠杂鱼目:比喻真伪难辨。
  • :岂,怎么。
  • 桃花源: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国,代表了一种隐逸的理想生活。
  • 意表:言外之意,深层的意思。

翻译

自从孟子这样的大儒来访,谁能与我共同探讨大道? 时常留下深奥的言辞,柴桑的五柳先生已经老去。 纵情饮酒并非放纵,即使贫穷也不显憔悴。 我喜爱那篇关于止酒的文章,每个字都那么美好。 珍珠混杂在鱼目之中,谁能识别其中的宝物? 再次品味桃花源记,恍然领悟到其中的深意。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起元模仿陶渊明的风格所作,表达了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敬仰和理解。诗中通过对孟子、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儒家思想和隐逸文化的深刻理解。诗人赞美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文学成就,通过“珍珠杂鱼目”的比喻,表达了对陶渊明作品中深意的珍视和难以被常人理解的遗憾。最后通过对《桃花源记》的再次品味,诗人表达了对陶渊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其中深意的领悟。

杨起元

明广东归善人,字贞复,号复所。万历五年进士。从罗汝芳学王阳明理学。张居正当政,恶讲学。适汝芳被劾罢,起元宗王学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追谥文懿。有《證学编》、《杨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