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
白马公孙儿,辩才四国驰。
一遇谈天衍,屏息无所施。
小巫见大巫,神气能不微。
穴中两鼠斗,焉知是与非。
河伯适东海,向若乃自嗤。
鹏抟九万里,鸴鸠安可期。
东父居扶桑,西母处咸池。
列仙如婴孩,往来恒嬉嬉。
更有太乙翁,呼吸搆二仪。
二仪真灰烬,不能损毫丝。
操舟赵士慄,语冰夏虫疑。
肉眼本无睹,尘心焉可知。
载籍增障翳,空虚成顽痴。
君自慎所从,自古无常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马公孙儿:指公孙龙,战国时期赵国人,以白马非马论著称。
- 辩才四国驰:形容公孙龙的辩才在各国间闻名。
- 谈天衍:指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者邹衍,以谈论天地自然著称。
- 屏息无所施:形容在邹衍面前,公孙龙无法施展其辩才。
- 小巫见大巫:比喻技艺或能力相差悬殊,无法相比。
- 穴中两鼠斗:比喻在狭小的空间里争斗,无法分辨胜负。
- 河伯适东海:河伯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之神,适东海指其到达东海。
- 向若乃自嗤:向若,指向着海若(海神);自嗤,自嘲。
- 鹏抟九万里:鹏,传说中的大鸟;抟,盘旋;九万里,形容其飞翔的高度和远度。
- 鸴鸠安可期:鸴鸠,小鸟;安可期,怎能期待。
- 东父居扶桑:东父,指太阳神;扶桑,神话中的神树,太阳升起的地方。
- 西母处咸池:西母,指西王母;咸池,神话中的地名,西王母的居所。
- 列仙如婴孩:列仙,众仙;如婴孩,形容其天真无邪。
- 太乙翁:指太乙真人,道教中的神仙。
- 呼吸搆二仪:搆,构造;二仪,指天地。
- 二仪真灰烬:形容天地毁灭。
- 操舟赵士慄:操舟,驾驶船只;赵士,赵国的士人;慄,恐惧。
- 语冰夏虫疑:语冰,谈论冰;夏虫,夏天的小虫,因未见过冰而感到疑惑。
- 肉眼本无睹:肉眼,指人的眼睛;本无睹,原本看不到。
- 尘心焉可知:尘心,指世俗之心;焉可知,怎能知晓。
- 载籍增障翳:载籍,书籍;增障翳,增加障碍。
- 空虚成顽痴:空虚,指无知;成顽痴,变得愚钝。
- 君自慎所从:君,指读者;自慎所从,自行慎重选择跟随的对象。
- 自古无常师:常师,固定的老师;无常师,没有永远的老师。
翻译
公孙龙,以白马非马论著称,其辩才在各国间闻名。但一遇到谈论天地自然的邹衍,便无法施展其辩才,如同小巫见大巫,神气全无。在狭小的空间里争斗,无法分辨胜负。河伯到达东海,自嘲地向海若表示。鹏鸟盘旋九万里高空,小鸟怎能期待与之相比。太阳神居住在扶桑,西王母居于咸池。众仙如同婴孩般天真无邪,往来嬉戏。太乙真人呼吸间构造天地,即使天地化为灰烬,也无法损伤其分毫。赵国的士人驾驶船只时感到恐惧,夏虫因未见过冰而感到疑惑。人的肉眼原本看不到许多事物,世俗之心怎能知晓一切。书籍增加了障碍,无知使人变得愚钝。读者应自行慎重选择跟随的对象,因为自古以来没有永远的老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公孙龙与邹衍的辩才,以及各种神话传说中的形象,表达了对于知识和能力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小巫见大巫”、“穴中两鼠斗”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能力与知识的差距。同时,通过太乙真人、列仙等形象,强调了超脱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重要性。最后,诗人提醒读者要慎重选择学习的对象,因为没有永远的老师,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