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太虚上人

· 黄衷
菩提无树着灵葩,弟子谁当绍法华。 七宝浮屠藏舍利,五花香供礼袈裟。 住时却悟前生妄,去日应知后果赊。 从此空山人不到,止交莲社忆兰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菩提:佛教用语,意为觉悟、智慧。
  • 灵葩:神奇的花朵,这里指佛教中的灵性之花。
  • :继承。
  • 法华:佛教经典《法华经》。
  • 七宝浮屠:指佛教中的宝塔,七宝指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
  • 舍利:佛教高僧火化后留下的结晶体。
  • 五花香供:指用五种香料作为供品。
  • 袈裟:僧人穿的衣服。
  • 住时:在世时。
  • 前生妄:前世的虚妄。
  • 去日:去世的日子。
  • 后果赊:未来的果报遥远。
  • 莲社:佛教中的修行团体。
  • 兰奢:佛教中的理想国,比喻极乐世界。

翻译

菩提树并非真正的树,却能绽放灵性的花朵,谁能继承这法华经的精髓呢?七宝塔中珍藏着高僧的舍利,用五花香作为供品,礼拜僧人的袈裟。在世时却领悟到前生的虚妄,去世后应知未来的果报遥远。从此空山无人到访,只能交托给莲社,回忆那理想的兰奢国。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高僧的敬仰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菩提、法华、舍利等佛教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佛教的神秘与庄严。同时,诗人在表达对高僧的怀念之余,也透露出对人生虚妄和未来果报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佛教对生死、因果的哲学探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宗教的虔诚与哲理的沉思。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