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高吾见赠

· 黄衷
东山隐逸还清望,南楚疮痍旧拊搔。 落笔惯看飞鸟劲,出林时讶箨龙高。 将依五柳延三益,懒发孤樽侍二豪。 著述最关经济事,牙签万轴座周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东山隐逸:指隐居在东山,东山常用来指代隐居之地。
  • 清望:清高的声望。
  • 南楚:古代地区名,指今湖南、湖北一带。
  • 疮痍:创伤,比喻遭受破坏或遭受灾害后的景象。
  • 拊搔:抚慰,安慰。
  • 落笔:下笔书写。
  • 惯看:经常看到。
  • 飞鸟劲: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如飞鸟般自由有力。
  • 出林:从林中出来。
  • 箨龙:指竹子。箨(tuò),竹笋皮,即笋壳。
  • 五柳:指陶渊明,因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 三益:指三种有益的朋友,语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 孤樽:孤酒,独自饮酒。
  • 二豪:指两位豪杰或好友。
  • 著述:著作,写作。
  • 经济事:指有关治理国家、管理事务的事情。
  • 牙签万轴:形容藏书丰富,牙签是古代用来标记书卷的签子。
  • 座周遭:周围,四周。

翻译

东山隐居之地依然保持着清高的声望,而南楚之地却遭受了创伤,需要抚慰。我下笔书写时,常常能看到笔力如飞鸟般遒劲,走出林子时,惊讶于竹子的高大。我愿意依傍着五柳先生,结交三种有益的朋友,懒散地独自饮酒,侍奉两位豪杰。我的著作最关心的是治理国家的事务,周围摆满了丰富的藏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关心。诗中“东山隐逸”与“南楚疮痍”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清高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后文通过“落笔惯看飞鸟劲”等句,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欣赏,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叹。结尾提到“著述最关经济事”,表明诗人虽隐居,但心系国家大事,其著作充满治国理政的智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体现了其对社会的深刻关怀。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