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破浣溪沙

· 杨慎
滟滟波光绿似醅。茸茸草色嫩如苔。只有轻寒浑不定,晚还来。 落梅村里昏鸦远,摆柳风前候雁回。明日新晴堪眺望,上春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滟滟(yàn yàn):形容水波流动闪烁的样子。
  • (pēi):未过滤的酒,这里比喻绿色的波光。
  • 茸茸(róng róng):形容草木初生时细软的样子。
  • (tái):青苔,这里比喻嫩草的颜色。
  • 浑不定:完全不确定。
  •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 候雁:随季节迁徙的雁。
  • 上春台:登上春天的观景台。

翻译

波光闪烁,绿得如同未过滤的酒;草色嫩绿,柔软如初生的青苔。只有轻微的寒意,时有时无,到了晚上又回来了。

落梅的村庄里,黄昏的乌鸦飞得远远的;风吹摆柳,前方的候雁正回迁。明天若是晴天,定能远眺美景,登上春天的观景台。

赏析

这首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色,通过“滟滟波光”与“茸茸草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轻寒浑不定”一句,巧妙地表达了春天气候的多变。后两句通过对“落梅村里昏鸦远”和“摆柳风前候雁回”的描写,进一步以动衬静,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结尾的“明日新晴堪眺望,上春台”则寄托了对未来美好天气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