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警四首

圣道绵邈,如流趋壑。 孰知其源,孰返其璞。 玉石浑殽,竞用攻错。 镂饰难□,其德匪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绵邈(mián miǎo):遥远,长远。
  • 趋壑:流向低洼处,比喻追随。
  • :谁。
  • 返其璞:回归其原始、朴素的状态。
  • 玉石浑殽:玉和石头混杂在一起,比喻好坏不分。
  • 竞用攻错:争相使用琢磨的方法,比喻争相修饰外表。
  • 镂饰难□:雕刻装饰难以填补的空缺。
  • 其德匪若:其德行不如。

翻译

圣人的道统深远,如同水流趋向低谷。 有谁知道它的源头,有谁能回归其本真。 玉和石头混杂不分,人们争相琢磨修饰。 雕刻装饰难以完美,其内在的德行却不如外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圣人道统的尊重和对人们追求外在修饰而忽视内在德行的批评。诗中,“圣道绵邈,如流趋壑”描绘了圣人道统的深远和人们对其的追随;“孰知其源,孰返其璞”则提出了对回归本真的渴望。后两句通过对“玉石浑殽”和“镂饰难□”的描述,批判了人们只注重外在修饰而忽视内在品质的现象,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道德追求的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杨起元

明广东归善人,字贞复,号复所。万历五年进士。从罗汝芳学王阳明理学。张居正当政,恶讲学。适汝芳被劾罢,起元宗王学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追谥文懿。有《證学编》、《杨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