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孟复达州兵备副使

· 杨慎
西蜀行台持宪节,东川分阃寄儒缨。 云林晓日青羌浦,水国秋风白帝城。 潭下蛟龙惊鼓角,门前鸟雀避干旌。 折冲樽俎烟尘静,始信荀卿善议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蜀:指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指四川一带。
  • 行台:古代中央政府派出的临时机构,多设在地方,处理特定事务。
  • 持宪节:持有法令的权力,指担任监察或执法的职务。
  • 东川:指四川东部地区。
  • 分阃:分派任务或职责。
  • 寄儒缨:指以文官身份担任武职。
  • 云林:云雾缭绕的树林,形容景色幽美。
  • 青羌浦: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四川某地。
  • 水国:多水的地方,这里指四川。
  • 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是古代著名的军事要塞。
  • 潭下蛟龙:比喻深水中的强大力量。
  • 鼓角:古代军中用来传递信号的鼓和号角。
  • 干旌:古代军旗,这里指军队的标志。
  • 折冲樽俎:指在宴会上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 烟尘静:比喻战争或冲突的平息。
  • 荀卿:即荀子,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主张以德治国。

翻译

你手持法令,在西蜀的行台担任监察,又以文官身份被派往东川担任武职。清晨的阳光照耀着云雾缭绕的树林和青羌浦,秋风吹过四川的水乡和白帝城。深潭下的蛟龙因军中的鼓角声而惊动,门前的鸟雀因军旗的飘扬而避让。在宴会上通过外交手段使战争的烟尘平息,这才相信荀子善于谈论军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张孟复在四川担任兵备副使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与军事氛围的交织,展现了其职责的重要性和环境的艰险。诗中“云林晓日青羌浦,水国秋风白帝城”等句,以景寓情,既表达了四川的美丽风光,也暗示了张孟复面临的挑战。结尾提到“折冲樽俎烟尘静,始信荀卿善议兵”,强调了通过智慧和外交手段解决冲突的重要性,体现了对荀子思想的赞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张孟复的敬意和对和平的向往。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