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觉山登罗浮二首

· 黄衷
石磴盘回方引线,苍崖漫刻认前贤。 平连五岳还淩海,上瞩三台恰近天。 动爱碧云随舄履,坐堪芳霭逗衣船。 翠微亦有黄龙洞,风雨时来电可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磴(dèng):石阶。
  • 盘回:曲折回旋。
  • 方引线:比喻石阶像一条线一样曲折延伸。
  • 苍崖:青黑色的山崖。
  • 漫刻:随意刻画。
  •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 淩海:超越海洋,形容山势高耸。
  • 三台:古代星象学中的三台星,比喻高处。
  • 碧云:青云,比喻高空。
  • 舄履(xì lǚ):鞋履,这里指行走。
  • 芳霭(ǎi):芳香的云雾。
  • 逗衣船:形容云雾缭绕,如同逗留在衣襟上的船。
  • 翠微:山色苍翠。
  • 黄龙洞:地名,指山中的洞穴。
  • 电可鞭:形容雷电如同可以用鞭子驱赶。

翻译

石阶曲折回旋,如同一条线般延伸,青黑色的山崖上随意刻画着前贤的痕迹。 山脉平缓地连接着五岳,还超越海洋,向上望去,三台星仿佛就在天边。 行走间爱慕着高空的青云,坐下时芳香的云雾如同逗留在衣襟上的船。 翠绿的山色中也有黄龙洞,风雨来时,雷电仿佛可以用鞭子驱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登罗浮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感受。通过“石磴盘回”、“苍崖漫刻”等意象,展现了山路的曲折和历史的痕迹。诗中“平连五岳还淩海”、“上瞩三台恰近天”表达了山的高耸和与天相接的壮观。后两句则通过“碧云”、“芳霭”等自然元素,传达了诗人在山中的愉悦和超然心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验。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