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伯台还晋江

朝济南溟暮象头,晋安才子不凡流。 远游岂窘云霄步,高视宁论峛崺丘。 杖履千山随雨度,古今双眼与云浮。 交情正洽分携易,粤水闽山意共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溟:南海。
  • 象头: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福建一带。
  • 晋安:古地名,今福建泉州一带。
  • 才子:有才华的人。
  • 不凡流:非同一般的人。
  • 云霄步:比喻高远的志向或行动。
  • 峛崺(lǐ yǐ):小山丘。
  • 杖履:拄着拐杖,穿着鞋子,指行走。
  • 分携:分别。
  • 粤水闽山:广东的水域和福建的山川。

翻译

早晨还在南海之滨,傍晚已到象头之地,晋安的才子真是非凡之辈。 远行之人岂会受限于云霄之步,高瞻远瞩又岂会在意那些小山丘。 拄着拐杖,穿着鞋子,随着雨水的节奏穿越千山,用古今的双眼与云朵一同飘浮。 友情正浓时分别却如此容易,广东的水域和福建的山川,我们的情意同样悠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晋安才子王伯台的非凡气质和远大志向,通过“朝济南溟暮象头”展现了其行动之迅速,而“远游岂窘云霄步”则表达了其不受拘束的胸怀。诗中“杖履千山随雨度,古今双眼与云浮”以生动的意象传达了王伯台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结尾的“交情正洽分携易,粤水闽山意共悠”则抒发了作者与王伯台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分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杨起元

明广东归善人,字贞复,号复所。万历五年进士。从罗汝芳学王阳明理学。张居正当政,恶讲学。适汝芳被劾罢,起元宗王学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追谥文懿。有《證学编》、《杨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