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舟中

君莫谈知己,我厌闻此言。 最薄大梁客,欲报信陵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辽海:泛指辽东滨海地区,这里代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 大梁客:(“大梁”读音为“dà liáng”)本指魏都大梁的人,这里指的是像侯嬴一样的门客。
  • 信陵:指信陵君魏无忌,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翻译

你不要跟我谈论什么是知己,我已经厌烦听到这样的话了。在这世上,最让人看不起的是那些像大梁门客一样的人,他们口口声声说要报答信陵君的恩情。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思考。诗的前两句“君莫谈知己,我厌闻此言”,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谈论知己这一话题的反感,反映出他对世俗中所谓知己的一种质疑和不满。后两句“最薄大梁客,欲报信陵恩”,通过对大梁客的贬低,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空谈报恩,而无实际行动的人的不屑。整首诗短小精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和对真正的情谊、行动的追求。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