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作小亭池上背墙面流左右林樾日色不到而窗几虚明颜之曰息影味苓至而喜之赋诗三首因次其韵

· 顾清
独立常疑与世违,回看世路有危机。 清池绿树红窗里,敢道先生昨日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林樾(yuè):指林木;林间隙地。
  • 虚明:空明;清澈明亮。

翻译

独自站立常常怀疑自己与世俗相违背,回头看这世间的道路存在着危机。 在清池绿树环绕、红窗映照的小亭中,我怎敢说先生我昨日有过错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一种反思和对自身处境的认识。首句“独立常疑与世违”,写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以及对自己与世俗不同的思考。“回看世路有危机”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道路艰难和充满危险的感慨。诗的后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在清池、绿树、红窗的环绕中,诗人表现出一种坚定的态度,即不认为自己过去有什么过错。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简洁,透露出诗人的一种超脱和自信。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