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母忌辰有感用前韵

· 顾清
游子天涯感岁寒,梦回清泪欲成团。 人间空想萱枝茂,地下谁怜雁影单。 衣线密缝犹有在,儿孙满眼若为看。 三牲列鼎嗟何及,惭负皇恩似海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这里也可喻指困境。
  • 萱枝:萱草的枝条,萱草(xuān cǎo)在中国文化中代表母亲,这里指代母亲。
  • 雁影单:形容孤独的身影,像孤单的大雁影子,这里指自己在母亲离世后的孤独感。
  • 衣线密缝:指母亲为子女缝补衣服,表达母亲的关爱。
  • 三牲列鼎:原指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后也形容丰盛的祭品。这里指丰盛的祭祀品。

翻译

我这个漂泊在天涯的人,在这深冬时节感慨万千,梦中醒来,清泪几乎要凝结成团。在人间只能空想母亲如萱草般枝繁叶茂,而在地下又有谁会怜惜我如孤雁般的身影呢?母亲当年为我密密缝补衣服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可如今儿孙满堂,她却不能亲眼看到了。现在即使摆上丰盛的祭品又有什么用呢,我惭愧自己辜负了如大海般宽广的皇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母亲忌辰时所作,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愧疚之情。首联通过“游子”“岁寒”“清泪”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深。颔联中“人间空想萱枝茂”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母亲在世时美好时光的追忆,“地下谁怜雁影单”则写出了母亲离世后自己的孤独和悲苦。颈联通过回忆母亲为自己缝补衣服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对母亲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母亲无法亲眼看到儿孙满堂的遗憾。尾联中“三牲列鼎嗟何及”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认为即使献上丰盛的祭品也无法弥补自己对母亲的亏欠,而“惭负皇恩似海宽”则可能是诗人在表达自己未能尽孝的同时,也对未能报答国家的恩情而感到惭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