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膏腴(gāo yú):肥沃的土地。
- 紫塞:北方边塞。
- 健儿:健壮的男子。
- 金城:坚固的城池,这里可能指边疆的防御工事或边塞城池。
翻译
千顷肥沃的土地在北方的边塞迎来了秋天,健壮的百姓们辛勤耕作,然而收获却归达官贵人所有。 边塞坚固的城池遗迹仍然可以查考,关键只在于忠诚良善的人能为国家谋划。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土地分配的不公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的前两句通过“千顷膏腴”的土地和“健儿耕作贵人收”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后两句提到金城遗迹,暗示着国家的防御和安全,而“只在忠良与国谋”则表达了作者对有识之士能够为国家出谋划策、改变现状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沉,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作者的忧国之情。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顾清的其他作品
- 《 近为儿侄辈屈澄夫先生于小园东曙有诗次韵二首 》 —— [ 明 ] 顾清
- 《 杨西潭赋天香玉兔赠三儿行次韵为谢 》 —— [ 明 ] 顾清
- 《 蒲葵扇歌送何朝宗教谕之同安 》 —— [ 明 ] 顾清
- 《 元夕未斋席上次赵类庵韵 》 —— [ 明 ] 顾清
- 《 送乡僧 》 —— [ 明 ] 顾清
- 《 兼善赴义塾南渠有诗予亦继作八月廿四日也 》 —— [ 明 ] 顾清
- 《 枫桥与文瑞天民别兼简乡里诸公 》 —— [ 明 ] 顾清
- 《 陆玉厓讣至 》 —— [ 明 ] 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