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吴通判焚黄卷

· 顾清
淮甸风烟接海门,甘棠随处绿阴蕃。 人传旧德歌三异,帝有新恩贲九原。 华表月明苍树合,宝函春动彩云翻。 乡人应悔籯金误,衰草荒坟泣断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甸(huái diàn):指淮河流域。
  • 海门: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 甘棠:木名,这里常用来象征有德政的地方官吏。
  • (fán):茂盛。
  • 三异:指在地方为官时,境内出现三种奇迹,表示地方官政绩卓著。
  • (bēn):这里是赐予的意思。
  •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后泛指墓地。
  • 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
  • 宝函:这里指盛放皇帝诏书等重要文件的匣子。

翻译

淮河一带的风景与海口相接,甘棠树随处可见,绿树成荫,十分茂盛。 人们传颂着旧日的美德,歌颂着为官的三种奇迹,皇帝有新的恩惠赐予墓地。 高大的华表在明月下与苍茫的树木相互映衬,盛放诏书的宝函在春天的气息中如彩云翻动。 同乡的人应该后悔为了金钱而犯错,如今只剩下衰草丛生的荒坟,让断了啼声的猿猴也为之哭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淮河一带的景色以及对吴通判的赞颂,表达了对有德政的官员的敬仰和对世态的感慨。诗的开头描写了淮河流域的风景,以甘棠树的茂盛象征吴通判的德政。接着提到人们传颂他的功绩以及皇帝对他的恩赐。然后通过华表和宝函的描写,增添了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最后两句则以同乡人的后悔和荒坟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对名利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吴通判的赞美,又蕴含了对世事的洞察。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