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计郎中汝和墨菊曹汝学家藏
注释
- 郎中:古代官名,这里指计汝和。
- 蒙泉:此处可能指某位善于画葡萄(蒲萄)的人。
- 太常:可能指某位善于画竹的人。
- 驰声:名声远扬。
- 西涯: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某人的号。
- 朱铅:指胭脂和铅粉,这里借指绘画的颜料。
- 篁(huáng):竹林,泛指竹子。
- 映带:景物相互映衬。
- 欹(qī):倾斜。
- 蔓草:蔓生的野草。
- 黄垆:亦作“黄卢”,黄土。
- 颓波:向下流的水势,这里喻指衰颓的世风或趋势。
翻译
计郎中画菊就如同真的菊花一样,蒙泉画的葡萄和太常画的竹子也是如此。他们一时的技艺都声名远扬,岂止是文章难以接续他们的风采。疯狂挥笔急切描绘都能如意,不只是品格高尚,技艺也娴熟。在西涯那里看到计郎中的画,那生动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一见就心服口服。 不知什么时候能到你家,洗净颜料好好欣赏这清雅秀丽的画作。稀疏的竹子和古老的树木相互映衬,深浅和生死的姿态都被画入其中。倾斜的一枝菊花仿佛要被风吹断,倚靠着竹子的几丛菊花好像在等待着什么。飞起的鸾鸟和坠落的羽毛自然垂压,老蛟蜕皮的样子让人惊叹。 张颠那样的草书圣手已经很久没有了,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看到这样的画作,就像突然遇到了知音。计郎中现在是否还在呢,对于后来的人来说他还比较遥远,在眼中也有些模糊了。那柔软的花瓣和脆弱的枝干争相展现着妩媚之态,不然就会像蔓草一样纷乱地生长在黄土之上。衰退的趋势一旦形成,谁能使之返回呢,拿着画卷观赏把玩,不禁长叹。您没看到近来在淮海上,也有菊花这一类的画作常常被传到京都吗。
赏析
这首诗以夸赞计郎中的墨菊画作为主题,通过与蒙泉的葡萄画和太常的竹画相提并论,突显了计郎中绘画技艺的高超和声名远扬。诗中详细描绘了墨菊画的各种姿态和神韵,如“欹风一枝惊欲折,倚竹数丛如有待”“飞鸾坠羽时自压,老蛟蜕骨令人骇”,展现出画作的生动与逼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珍视和对艺术传承的思考,如“颓波一去谁与返,把卷抚玩增长吁”,流露出对世风衰落的担忧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最后,诗人提及淮海上的菊花画作传到京都,进一步强调了菊花题材画作的受欢迎程度,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绘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