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器往岁南归予苦头风不得送赋诗有记取他年说今日冷云疏雨出都门之句今再至而归予亦病中天复阴雨俯仰今昔为之慨然
五载京华两赋归,客心都似宦情微。
天应有意还留舌,雨亦何心惯湿衣。
长路不须怀近事,旧题浑已谶先几。
小昆山下农田早,为想秋风蟹稻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归:《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后因以“赋归”表示告归,辞官归里。
- 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
- 应: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
- 谶(chèn):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翻译
五年在京城两次辞官归乡,客居他乡的心都如同做官的志趣那般细微淡薄了。老天该是有意留住我的舌头让我能说话,雨又为何存心老是打湿我的衣服呢。漫长的路途不必老是怀念近来的事,过去写的诗题好像都已预先成为了先兆。小昆山下的农田早已耕种,想象着秋风吹来,螃蟹肥了,稻谷也成熟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顾清对蒋国器再次归来以及自己的现状所发出的感慨。首联通过“五载京华两赋归”,表达了蒋国器和自己在京城的经历以及对官场的淡薄之情。颔联中“天应有意还留舌,雨亦何心惯湿衣”,以天和雨为喻,似在说老天有意让自己能表达,而雨却总是带来困扰,可能暗含着对人生境遇的某种无奈。颈联提到“长路不须怀近事,旧题浑已谶先几”,意味着不必过于纠结近期的事情,过去的题诗似乎也预示了一些先机,体现出一种对过往的释然和对命运的某种领悟。尾联“小昆山下农田早,为想秋风蟹稻肥”,描绘了小昆山下的田园景象,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的期待,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朴实的生活气息。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官场的厌倦,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还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憧憬,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顾清的其他作品
- 《 五马行赠宋舜和之广信 》 —— [ 明 ] 顾清
- 《 壬戌元宵应制绝句八首 》 —— [ 明 ] 顾清
- 《 蒋济民自光禄署丞调主靖安簿满考入京乞致仕赋以送之 》 —— [ 明 ] 顾清
- 《 前题次十峰司宪韵 》 —— [ 明 ] 顾清
- 《 中元谒陵三江以诗送次韵留别时连雨初霁 》 —— [ 明 ] 顾清
- 《 洞庭春宴为徐子容太史母寿用己未送归省韵 》 —— [ 明 ] 顾清
- 《 孙文博雪溪卷 》 —— [ 明 ] 顾清
- 《 骢马吟送同年于器之副宪浙江 》 —— [ 明 ] 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