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台(yān tái):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后作为君主或长官礼贤之典。
- 潇洒:洒脱不拘、超逸绝俗貌。
- 淹:滞留。
- 词客:擅长文辞的人。
- 驱驰:奔走;效力。
- 理官:治狱之官。
- 禁苑:帝王的园林。
- 王程:奉公命差遣的行程。
- 宿雾:夜雾。
- 征鞍:征马的马鞍。亦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 庾关:地名,在今广东省南雄县境内。
- 叱驭:谓驭马快跑。《汉书·王尊传》:“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后以“叱驭”为报效国家,不畏艰险之典。
翻译
向北进入燕台,积雪还未消融,天风吹着大雁,此时天气寒冷。 多年来洒脱的文士滞留在此,如今要万里奔走,前往就任治狱之官。 禁苑的钟声催促着清晨的梦,奉公差遣的行程中夜雾笼罩着征马鞍。 走到庾关暂且不要频频回头,自古以来都说像王尊那样的叱驭之难。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罗澹峰进士去京城任职时所写。首联描绘了罗澹峰北上时的环境,寒冷的天气和未干的积雪,烘托出一种萧瑟的氛围。颔联讲述罗澹峰过去作为文人的潇洒,以及现在要长途跋涉去担任理官的情况,表现出他的转变和责任。颈联通过禁苑钟声和王程宿雾,进一步强调行程的紧迫和艰辛。尾联以庾关和叱驭的典故,提醒罗澹峰此去路途艰难,要有不畏艰险的精神。整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又蕴含了对他的勉励和期望,意境苍凉而深沉,情感真挚。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宋祥发解官寄此 》 —— [ 明 ] 释今无
- 《 赠李子先 》 —— [ 明 ] 释今无
- 《 甲寅九月杪予从江宁入句曲晤林明府仅人因得接黍谷钱中丞之欢同寓崇明寺畅谈捧腹已成三日夕之乐十月朔二鼓别归邻院而宿夜梦与中丞凭高俯视见有搅绵花者梦中幻境其花蒙茸如海风撼浪予谓中丞曰可共作搅绵花诗何如中丞诺之予遂先成二句曰却似白云生谷口还如泻水置平川及旦林紫君相过因与中丞同早饭王大席陈南浦俱在焉饭后相与步城头揽郭外秋色而凭高之意遂忆梦中因语中丞中丞索予续成欲和同游者各属一章即以此为相逢剪拂投赠之雅什也 》 —— [ 明 ] 释今无
- 《 送姚梅长游江左兼寄令弟六康明府 》 —— [ 明 ] 释今无
- 《 梁赓人秋捷 》 —— [ 明 ] 释今无
- 《 辽海舟中 》 —— [ 明 ] 释今无
- 《 送唐扑非赴公车 》 —— [ 明 ] 释今无
- 《 己酉夏五月海幢抽并头兰两枝适澹归西堂至自丹霞有诗亦引其意作二律即以志喜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