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皖公山:(wǎn gōng shān)又名潜山、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
- 大邑:大的城邑,这里指姚梅长之弟为官的地方。
- 夜涛:夜晚的波涛声,这里用以形容琴声的深沉有力。
- 官酒:官方酿造的酒。
- 行路色:行旅之人的疲惫神色。
- 二毛:头发斑白,指年老。
翻译
三年来心中怀念着他人,旅人在梦中也感到疲惫,皖公山下的碧桃花开得正茂盛。在名园里背着水瓮,辜负了这美好的月色,在大邑中弹琴,琴声如夜晚的波涛般响起。官酒可以浇去行旅之人的疲惫神色,(诗人)亲自拆开远方阿兄寄来的家书并穿上他的袍子。即使有丹砂又能知道有什么用呢,快乐的事应该是看到(自己和友人)原本的黑发渐渐变白(意为一起经历岁月)。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姚梅长去江左游历,并寄给他的弟弟六康明府的作品。诗的首联通过“三载怀人”和“客梦劳”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以及旅途的疲惫,同时以皖公山下的碧桃高起兴,增添了诗意的美感。颔联描述了姚梅长在不同地方的活动,“负瓮”和“弹琴”的描写富有画面感,也暗示了他的文雅气质和丰富的生活。颈联中“官酒可浇行路色,家书亲拆阿兄袍”,表现了行旅中的慰藉和亲情的温暖。尾联“丹砂纵有知何用,乐事应看变二毛”,则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追求外物,而在于与友人共同经历岁月的变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