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两大入学宫作此勖之

汝读圣贤书,当学圣贤理。 理虽深无极,散在日用耳。 醒心体高堂,束意遇近事。 苟有欲为者,慎莫顺自己。 今既入泮宫,居然青衿矣。 功名岂有涯,所贵不在此。 既喜居人前,不足便可耻。 从今当勤学,奋志期兴起。 逆意勿为苦,他日乐无比。 黉门拜圣人,决定是君子。 严父可趋庭,良师可奉侍。 金声与玉振,于汝原可跂。 我虽老比丘,亦羡天伦喜。 父慈子则孝,此乐岂可拟。 学成见于用,有光于国史。 勿谓瀛洲远,便从今日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勖(xù):勉励。
  • 泮(pàn)宫:古代的学校。
  • 青衿(jīn):古代学生穿的衣服,代指读书人。
  • 黉(hóng)门:古代对学校的称谓。
  • 趋庭:原指儿子快步走过庭院去迎接父亲,这里表示接受父亲的教诲。

翻译

你读着圣贤的书籍,应当学习圣贤的道理。 道理虽然深奥没有尽头,但其实散布在日常生活中。 清醒自己的内心,体会父母的恩情,约束自己的心意,处理好身边的事情。 如果有想要做的事情,千万不要顺着自己的私欲。 如今你已经进入了学校,已然成为了一名读书人。 功名哪里会有尽头呢,可贵之处并不在于此。 既然喜欢在他人前面,不满足就会是耻辱。 从现在起应当勤奋学习,奋发志向,期望能够兴起。 不要把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当作痛苦,日后会有无比的快乐。 在学校里拜见圣人,决定要做一个君子。 可以接受严格父亲的教诲,可以侍奉好的老师。 美好的名声,对你来说原本是可以企及的。 我虽然是年老的和尚,也羡慕这种天伦之乐。 父亲慈爱儿子就孝顺,这种快乐怎能相比拟。 学习有成能够被任用,在国家的历史上留下光辉。 不要说那遥远的仙境,就从今天开始努力吧。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刘两大进入学宫的勉励之词。诗中强调了学习圣贤道理的重要性,指出这些道理虽深奥,但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作者告诫刘两大要醒心束意,克制私欲,勤奋学习,追求成为君子。诗中还提到了功名并非最重要,而在于自身的成长和为国家做出贡献。作者表达了对刘两大的期望,希望他能珍惜学习的机会,尊师重道,努力进取,将来能够学以致用,为国家增光添彩。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富有教育意义,体现了对晚辈的关爱和期望。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