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乙:同“太一”,星名,在紫微宫门外天一星南。这里用来比喻光芒明亮。
- 光分:光芒分布。
- 岭头:山岭的上头。
- 金陵:南京的古称。
- 逐:追随,追逐。
- 仙舟:舟船的美称。
- 流霞: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泛指美酒。
- 野鹤:野生的仙鹤,常用来比喻隐士。
-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这里指大地。
- 文章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的文章。
- 天球:一种玉制的球形瑞物,这里比喻杰出的作品。
- 鸿儒:泛指博学之士。
- 操持力:掌握和控制事物的能力。
- 皋比(gāo pí):虎皮,这里指讲席。
翻译
明亮的太乙星光照耀着山岭的上头,金陵的风雪追逐着那美丽的舟船。我们共同畅饮美酒,沉醉于江边寒冷的花丛中,野生的仙鹤在古老的渡口边长久地鸣叫,使这个秋天更显萧瑟。烽火燃起一回就让人悲叹大地的动荡,八个朝代的文章以其珍贵堪比天上的美玉。博学的儒者自有掌控事物的能力,独自坐拥讲席,心中的志向却难以实现。
赏析
这首诗意境宏大,情感深沉。首联通过“太乙光”和“金陵风雪”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略带寒冷的氛围,“逐仙舟”则增添了一丝动态之美。颔联中“流霞共醉”和“野鹤长鸣”,一静一动,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颈联提到“烽火”,让人感受到时代的动荡不安,而“文章八代贵天球”则强调了文章的重要性和价值。尾联则表达了鸿儒虽有能力,但心中的抱负难以实现的无奈。整首诗用词精准,意境深远,将作者的情感与对时代的思考融入其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予欲复梅花庄已縳茅三间种梅数千本 》 —— [ 明 ] 释今无
- 《 游华首台兼游诸胜次韵二章 》 —— [ 明 ] 释今无
- 《 送郑野臣移家桂林 》 —— [ 明 ] 释今无
- 《 癸丑夏日承方邵村侍御同诸公见访鹾司向公有入社之兴阻以公政遥赠三律琬琰风致群公步而和之时水部汪汉老同王震生诸公亦棹扁舟而来半江遇风亦不果聚 》 —— [ 明 ] 释今无
- 《 书生入戎马之场歌赠夏继先兼送还镇海安 》 —— [ 明 ] 释今无
- 《 出山海关 》 —— [ 明 ] 释今无
- 《 喜彭退庵吏部典试粤东 》 —— [ 明 ] 释今无
- 《 答丹霞诸兄四章时天老人以海幢主者之席见命遣侍僧走辞作此却寄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