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六首

昭阳前殿玉树枝,荣华不奈秋风吹。庆云甘露永乖隔,凤管鸾箫增我悲。 千金买得相如赋,岂识人心难转移。君不见楚江文鳞巧相接,复使龙阳泪承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昭阳前殿: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帝王的宫殿。(昭(zhāo)阳)
  • 玉树枝: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这里指受宠的人。
  • 荣华:繁荣昌盛,显贵荣耀。
  • 庆云甘露:象征祥瑞的云彩和露水。
  • 乖隔:分离,阻隔。
  • 凤管鸾箫:泛指笙箫一类的管乐。(鸾(luán)箫)
  • 相如赋:指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相传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以千金请司马相如作赋,以感动武帝,重新得到宠幸。
  • 文鳞:鱼的美称。
  • 龙阳:指龙阳君,是中国古代的同性恋者,这里借指宫中失宠的人。(龙(lóng)阳)

翻译

帝王宫殿前的如玉树般美好的人,荣耀显贵却禁不住秋风吹袭。象征祥瑞的云彩和露水永远被阻隔,笙箫之声更增添我的悲伤。花费千金买来司马相如的赋,怎知人心难以改变和转移。您没看到楚江中的鱼儿巧妙地相互连接,又使得宫中失宠之人泪湿睫毛。

赏析

这首诗以宫廷中的人事变迁为主题,表达了对荣华易逝、人心难测的感慨。诗的前两句通过“昭阳前殿玉树枝”的衰落,暗示了受宠者的命运无常。“庆云甘露永乖隔,凤管鸾箫增我悲”则进一步强调了美好事物的消逝和悲伤的情绪。“千金买得相如赋,岂识人心难转移”揭示了即使付出努力,也难以改变人心和命运的无奈。最后两句以“楚江文鳞巧相接”反衬出宫廷中失宠者的悲哀,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对比手法,语言优美,意境苍凉,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宫廷生活的深刻思考。

顾梦圭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武祥,号雍里。嘉靖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官至江西右布政使,未赴任,疏请致仕。为人敦厚,嗜文学,常闭门读书,自奉如寒素。有《就正编》、《疣赘录》。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