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止十峰有和篇再叠

· 顾清
既雨何如未雨时,分明涸辙望天池。 商羊不作庭中舞,河伯谁从海上嬉。 红日伫闻祥凤语,凉风还为决明悲。 三江昔岁亲逢此,梦里犹怀痛定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峰:诗中提到的一个地名或景观,具体所指不详。
  • 涸辙(hé zhé):原指干涸的车辙沟,喻指穷困的处境。
  • 天池:此处可能指雨水聚集的地方,或象征着希望和生机的源泉。
  • 商羊:传说中的鸟,能预告大雨。
  • 河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
  • 祥凤:象征祥瑞的凤凰。
  • 决明:一种植物,这里可能借决明的遭遇表达某种情感。
  • 三江:可能指特定的江河或地域。

翻译

雨停之后十峰有人应和诗篇,我再次叠韵而作。 雨停之后的情形与雨还没下时相比如何呢?分明就像干涸的车辙盼望雨水汇聚的池塘。 预告大雨的商羊不再在庭院中飞舞,黄河水神河伯又有谁能看到他在海上嬉戏呢? 我期待着红日初升时能听到祥瑞凤凰的鸣叫,凉风却还在为决明的遭遇而悲伤。 过去曾在三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在梦中仍然怀着痛定之后的思索。

赏析

这首诗以雨停后的情景为切入点,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神话元素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用“涸辙望天池”形象地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以及对困境中希望的期盼。商羊和河伯的提及,增添了诗歌的神话色彩,同时也暗示了天气的变化。“红日伫闻祥凤语”表现出对美好和祥瑞的期待,而“凉风还为决明悲”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两句回忆过去在三江的经历,强调了那种经历带来的深刻影响,即使在梦中也难以忘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富有韵味。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