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露筋庙作
荒陂下残日,疏木出古祠。
伊昔露筋媛,明灵此栖迟。
渺然葭苇乡,挺此冰玉姿。
仙骨谅已蜕,英风浩无涯。
想当野宿日,宁与庙食期。
颓垣不踰肩,缺瓦苔参差。
不知春秋祀,有土能不遗。
堂堂七尺躯,冠带称男儿。
婉婉形势途,所觊在一资。
使当生死际,宁复顾四维。
念此欲下拜,风樯浩南驰。
沧波望不尽,目极空烟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陂(bēi):池塘、山坡。
- 伊昔:从前、往昔。
- 栖迟:游玩休憩。
- 葭苇(jiā wěi):芦苇。
- 蜕(tuì):蜕变、脱去。
翻译
在荒僻的山坡下,夕阳的余晖洒落,稀疏的树木中显现出古老的祠堂。从前有位露筋女子,神灵在此处休憩。在那渺远的芦苇之乡,她挺然而立,有着冰清玉洁的姿态。想必她的仙骨已经蜕变,但她的英风豪气却浩渺无涯。遥想她在野外露宿的那一天,怎会期望享受庙中的祭祀。残破的墙垣还不及肩膀高,残缺的瓦片上苔藓参差不齐。不知春秋的祭祀,有这样的人,怎会不被铭记。堂堂七尺男儿,穿戴整齐号称男子汉。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所期望的不过是一点钱财。当面临生死之际,怎能还顾得上礼义廉耻。想到这里,我想要下拜,然而风鼓起船帆,船向南急速行驶。望着那望不尽的沧波,目光所及之处,是一片空濛的烟雾。
赏析
这首诗以望露筋庙为切入点,表达了对露筋媛的敬仰和对一些人的批判。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露筋庙的环境和露筋媛的传说,突出了她的高洁品质。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庙的破败景象的描写,暗示了人们对她的遗忘,同时也与她的高洁形成鲜明对比。诗中还对那些只追求利益、在生死之际不顾道德的人进行了批判,与露筋媛的高尚品德形成强烈反差。最后,诗人在想要下拜时,风却使船南驰,暗示了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顾清的其他作品
- 《 小轩山颓辇置涯翁园亭石斋少师继有太湖之贻翁喜有诗山成次韵奉贺 》 —— [ 明 ] 顾清
- 《 海虞施君精地理卜筮之学别予南去约以高秋会于云间走笔有赠 》 —— [ 明 ] 顾清
- 《 招北野诸公看花 》 —— [ 明 ] 顾清
- 《 张元瑞司寇乞归觐不许命有司存问诸公皆贺以诗予亦同作 》 —— [ 明 ] 顾清
- 《 丁丑元旦杂书 》 —— [ 明 ] 顾清
- 《 和师邵春日登慈恩寺镜光阁及归途即事 》 —— [ 明 ] 顾清
- 《 题雪竹送陈生归吴 》 —— [ 明 ] 顾清
- 《 颐浩辩公寄莼菜瓜菹有别久不见渴心生尘之语因以为韵作绝句八首寄谢 》 —— [ 明 ] 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