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簪绂(zān fú):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借指官员。
- 禁林:翰林院的别称。
- 尼山:山名,在山东曲阜,孔子出生地。
- 萧森:草木凋零衰败的样子。
- 雷风:《易·说卦》中提到的风雷,象征变革。这里指外界的变化或动荡。
- 金縢(téng):古代用以缄封匮(guì,指箱子)匣的金属丝绳。后借指帝王藏置册书的金匮。(“縢”读音为:téng)
- 黼座(fǔ zuò):帝座,天子的座位,借指天子。(“黼”读音为:fǔ)
- 羹墙:《后汉书·李固传》中提到的“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后以“羹墙”为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的意思。
- 仰止:仰慕,向往。
- 海岱:今山东省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这里泛指山东地区。
- 皇华:《诗经·小雅》中的篇名,《序》谓“《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后因以“皇华”为赞颂奉命出使或出使者的典故。这里指奉命出行的使者,即诗人自己。
- 雅音:正音,有益於风教的诗歌和音乐。
翻译
官员身着斋戒的服饰走出翰林院,尼山的秋色正呈现出一片萧瑟凋零之景。 外界即便有变化动荡,又怎会有金匮警讯,天子心中深深牵挂着以玉帛祭祀之事。 今日对圣贤的追念之情如亲见一般,一生能在山东地区畅快地登临。 我奉命出行不必为离别而悲歌,此次出行将一并纳入新宫,传播有益风教的正音。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顾清写的一首送别的诗,诗中提到送石城李先生去祭告阙里(孔子故里)。 首联通过描写官员从翰林院出来,前往尼山,点明了出行的人物和地点,同时也通过“秋色正萧森”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 颔联表达了尽管外界可能有变化,但天子对祭祀之事的重视和关心。 颈联体现了对圣贤的敬仰和对在山东地区游历的期待。 尾联则说明此次出行的意义,不必为离别悲伤,而是要将其视为传播正音的机会。整首诗意境庄重,语言典雅,既表达了对祭告之事的重视,也展现了对文化传承的期望。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顾清的其他作品
- 《 和师邵春日登慈恩寺镜光阁及归途即事 》 —— [ 明 ] 顾清
- 《 壬戌元宵应制绝句八首 》 —— [ 明 ] 顾清
- 《 乡里诸公会东园颐元有诗次韵 》 —— [ 明 ] 顾清
- 《 郊行忆徵伯与德卿希大联句 》 —— [ 明 ] 顾清
- 《 送王汝昭考绩还南乐 》 —— [ 明 ] 顾清
- 《 师邵以墙头过浊醪为韵赋五绝句依次答之 》 —— [ 明 ] 顾清
- 《 洞庭春宴为徐子容太史母寿用己未送归省韵 》 —— [ 明 ] 顾清
- 《 绝句 》 —— [ 明 ] 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