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彦中题画

· 龚诩
青山之青如佛头,白云化作寒泉流。世间尘土飞不到,眼中景物俱清幽。 若人自是好静者,岂非五柳先生俦。每托琴书写高兴,脱屣乐从鱼鸟游。 却笑时人苦不达,但知声利孜孜求。无异贪程夜行客,漏尽鸣钟犹未休。 君不见小虞塘西玉峰下,一庵已遂吾菟裘。共论心事肯相过,斗酒当为山妻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彦中:人名。
  • 佛头:像佛头顶的形象,意为青黑色且圆润。(“佛”读音:fó)
  • 寒泉:清冽的泉水。
  • 清幽:秀丽而幽静。
  • :伴侣,同类。(“俦”读音:chóu)
  • 托琴书:以弹琴、读书寄托情感。
  • 脱屣(xǐ):比喻看得很轻,无所顾恋,犹如脱掉鞋子。
  • 鱼鸟游:像鱼和鸟一样自由自在地游玩。
  • 不达:不通达,不明白。
  • 声利:名声与利益。
  • 孜孜求:勤勉不懈地追求。
  • 漏尽鸣钟:古代用滴漏计时,漏尽则夜尽,鸣钟表示早晨。这里比喻执迷不悟,不知休止。
  • 小虞塘:地名。
  • 菟裘(tù qiú):古邑名。后因称士大夫告老退隐的处所为“菟裘”。

翻译

青山的青色如同佛头一般,白云化作清冽的泉水流淌。世间的尘土飞扬不到这里,眼中的景物都显得秀丽幽静。 如果这个人本就是喜好安静的人,难道不是五柳先生的同类吗?常常凭借弹琴、读书来表达高兴的心情,毫无眷恋地乐于像鱼鸟一样自由自在地游玩。 却嘲笑当时的人苦苦不能明白事理,只知道勤勉不懈地追求名声与利益。就像那些贪图路程的夜行旅客,夜尽晨钟敲响了还不停止。 您没看到小虞塘西边的玉峰山下,一座庵堂已经满足了我告老退隐的心愿。希望能一起谈论心事,愿意相互拜访,应当为妻子谋划准备一斗酒。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青山白云的清幽之景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通过与世俗之人的对比,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追名逐利之人的批判。诗中提到的“彦中”,诗人认为他是好静之人,与五柳先生相似,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同时,诗人以自己渴望在小虞塘西玉峰山下的庵堂中告老退隐,与朋友共论心事、为妻子谋酒的情景,表现出对淡泊生活的追求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龚诩

龚诩

明苏州府昆山人,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龚察子。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卒,门人私谥安节。有《野古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