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轩宗伯将赴南都出山水横幅索题上有敬所诗因次其韵
君不见长安列第罗金屏,山亭水阁纷纵横。洞门落日烟雾合,回转天地迷阴晴。
又不见岷江五月蛟龙怒,雷奔直下空舲渡。千钧一发寄黄头,只尺顿殊人鬼路。
川平山远画者谁,旷朗一洗丰肥痴。涂行室偃各有适,此意只许尧民知。
纶竿未挂珊瑚树,谁识先生会心处。行看巨舸济中流,且为江山发新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轩宗伯:对人的尊称。
- 南都:明朝指南京。
- 罗:排列。
- 纵横:交错杂乱。
- 洞门:深邃的门户。
- 烟雾合:烟雾聚拢。
- 回转:改变方向,这里指光线变化。
- 迷阴晴:让人分不清是阴天还是晴天,形容光线变化之奇妙。
- 岷江: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
- 五月蛟龙怒:形容五月岷江江水汹涌,像蛟龙发怒一般。
- 雷奔:像雷声一样奔腾,形容水势迅猛。
- 直下:径直流下。
- 空舲(líng)渡:空船渡河。
- 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 寄黄头:这里指把希望寄托在船夫身上。
- 只尺:形容距离近。
- 顿殊:立刻不同,这里指安危瞬间变化。
- 人鬼路:形容差别极大,从安全到危险的转变。
- 旷朗:开阔明朗。
- 丰肥痴:指画风的臃肿、呆滞。
- 涂行:在路上行走。
- 室偃:在家里休息。
- 适:适宜,舒适。
- 尧民:像尧时代的百姓一样,指代淳朴的人民。
- 纶竿:钓竿。
- 珊瑚树:这里指富贵的象征。
- 会心处:内心领悟的地方。
翻译
您看那长安的众多宅邸排列着金色的屏风,山亭水阁纷繁交错。深邃的门户在落日时分烟雾聚拢,光线的变化让天地间的阴晴都变得迷离。 又看那岷江在五月时像蛟龙发怒,水势迅猛径直向下,空船渡河。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希望全都寄托在船夫身上,这咫尺之间就立刻有了人存活与死亡的差别。 山川平坦,江河悠远,这幅画是谁所画呢?它开阔明朗,一扫过去画风的臃肿与呆滞。在路上行走和在家里休息的人各自都有适宜的状态,这种意境只有像尧时代的淳朴百姓才能知晓。 钓竿还未挂上象征富贵的珊瑚树,有谁能明白先生内心领悟的地方呢?看着巨大的船只在江水中前行,暂且为这江山写下新的诗句。
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通过描写长安的宅邸和岷江的水势,展现出不同的景象和氛围。长安的繁华与岷江的凶险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接下来描述了这幅山水横幅的特点,它开阔明朗,摆脱了以往画风的弊病,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诗中还提到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宜状态,以及只有淳朴的百姓才能理解这种意境,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性的思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幅画的欣赏以及想要为江山创作新诗句的愿望,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意境丰富,语言生动,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顾清的其他作品
- 《 庆成燕和张南山 》 —— [ 明 ] 顾清
- 《 叶文庄公孙尚源与予居同巷铨授大名府判诗以送之 》 —— [ 明 ] 顾清
- 《 师邵以墙头过浊醪为韵赋五绝句依次答之 》 —— [ 明 ] 顾清
- 《 同以祥赴试过张性夫宿 》 —— [ 明 ] 顾清
- 《 次韵中秋无月 》 —— [ 明 ] 顾清
- 《 和顾德彰閒居四咏冬至 》 —— [ 明 ] 顾清
- 《 彦器以迕逆瑾破家有诗述怀自题曰处困为书三绝句 》 —— [ 明 ] 顾清
- 《 送李原复佥宪岭南 》 —— [ 明 ] 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