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庄公孙尚源与予居同巷铨授大名府判诗以送之

· 顾清
海内文庄六十年,玉山回望渺风烟。 范公素有先忧志,韦相惟馀后嗣贤。 西郭旧游追杜曲,北州名郡数澶渊。 由来骥子轻千里,稳上青云不用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文庄:古代谥号之一,此处指叶盛,谥文庄。
  • 玉山:常用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这里可能指叶文庄的品德或指代叶文庄本人。
  • 渺风烟:形容遥远而模糊,充满朦胧之感。
  • 先忧志: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志向。
  • 韦相:可能指唐代的韦氏宰相,这里用以形容有才能和地位的人。
  • 后嗣贤:后代子孙贤能。
  • 西郭:西边的外城。
  • 杜曲:唐时杜氏世居于此,故名。此处借指文人雅士游玩聚会的地方。
  • 澶(chán)渊:古地名,今河南濮阳西南,这里指大名府。
  • 骥(jì)子:良马,比喻优秀的人才。

翻译

在国内叶文庄的名声流传了六十年,回首仰望,他如美玉般的品德遥远而朦胧,似被风烟所笼罩。范仲淹向来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志向,叶文庄也如那些贤相一般,唯有优秀的后代子孙传承其贤德。在西边的外城曾有过像在杜曲游玩那样的旧时交游,而北方的著名郡县要数澶渊了。从来优秀的人才都能轻松驰骋千里,稳稳地踏上青云之路,不需要鞭策。

赏析

这首诗是顾清为叶文庄的公孙尚源赴任大名府判所作的送别诗。首句赞扬叶文庄的名声和品德,给人一种敬仰之感。接下来用范仲淹的先忧志和韦相的贤能来衬托叶文庄及其后代的优秀。诗中通过回忆西郭的旧游和提及北州名郡澶渊,增添了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底蕴。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叶文庄公孙尚源的美好祝愿,认为他是优秀的人才,能够顺利地实现自己的抱负。整首诗语言优美,用典恰当,既表达了对前辈的敬重,又对后人寄予了厚望,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前途的积极态度。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