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初春与诸同学游三昧涧分得吟字

轻风晴日荡寒阴,共拂春衣向碧岑。 掷石傍村童子戏,逢人觅路麦苗深。 漏天界断三峰影,曲涧萦纡一杖寻。 不觉山钟催日暮,归途犹得共长吟。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癸亥: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三昧涧:地名。
  • :清除,消散。
  • 寒阴:寒冷阴暗。
  • 碧岑:青山。
  • 掷石:扔石头。
  • 傍村:靠近村庄。
  • 觅路:寻找道路。
  • 麦苗深:麦苗长得茂密。
  • 漏天:指山高,雨雾难至,如天之漏。
  • 界断:割断,划分。
  • 萦纡:盘旋弯曲。

翻译

在一个轻风拂面、阳光明媚的日子,寒冷阴暗的气息被驱散。我们一起拂动春衣,向着那青翠的山峦前行。在靠近村庄的地方,孩子们扔着石头玩耍,我们在茂密的麦苗中寻找着前行的道路。高山如漏天一般,隔断了三座山峰的影子,在弯弯曲曲的山涧中,我们拄着拐杖探寻。不知不觉间,山中的钟声催促着日暮的降临,在归途中我们仍然能够一起畅快地吟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同学们在初春时节游三昧涧的情景,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诗的首联通过“轻风晴日荡寒阴,共拂春衣向碧岑”,写出了天气的晴朗和人们出游的愉悦心情,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欢快的基调。颔联“掷石傍村童子戏,逢人觅路麦苗深”,描写了乡村的生活场景和人们在麦苗深处寻找道路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颈联“漏天界断三峰影,曲涧萦纡一杖寻”,则描绘了高山的雄伟和山涧的曲折,表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尾联“不觉山钟催日暮,归途犹得共长吟”,以山钟催日暮的场景,烘托出时光的流逝,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和同学们在归途中依然保持着愉快的心情,通过共同吟唱来表达对这次出游的喜爱和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将春日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释今辩

今辩(一六三八—一六九七),字乐说。番禺人。俗姓麦。明桂王永历十四年(一六六〇)雷峰受具,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主海云、海幢两山。三十六年(一六九七)示寂长庆。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