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山脚壁间韵

一峰高锁不从今,豪贵亭台世共钦。 登眺此时随极目,笙歌何日断清音。 风飘碧瓦垣多缺,草满瑶阶树少阴。 胜事已空山独秀,层崖夕照紫云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豪贵:指地位高、权势大的人。
  • 极目:尽眼力之所及,远望。
  • 笙歌:合笙之歌,也可泛指奏乐唱歌。
  • 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
  • (yuán):墙。
  • 瑶阶:玉砌的台阶,亦用为石阶的美称。
  • 胜事:美好的事情。

翻译

一座高峰紧紧锁住,这种景象并非只从今日开始,豪贵之人的亭台楼阁,世世代代都被人们钦佩。登上山巅眺望远方,此时尽情极目远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那奏乐歌唱的清妙之音。风吹过,那青绿色琉璃瓦的墙壁大多有缺损,草丛长满了玉砌的台阶,树木也略显稀少。美好的事物已经消逝,只有这山孤独地耸立着,层层山崖在夕阳的映照下,紫云深深,景色迷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脚下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的首联通过描写山峰的高耸和豪贵亭台的受尊崇,形成对比,暗示了世间的繁华与无常。颔联中诗人登高远眺,思考着笙歌之音何时能止,流露出对世俗享乐的一种思考。颈联通过描写风吹碧瓦、草满瑶阶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荒凉之感,暗示了繁华的消逝。尾联则以胜事已空,山独秀以及夕照紫云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美、寂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情感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释今辩

今辩(一六三八—一六九七),字乐说。番禺人。俗姓麦。明桂王永历十四年(一六六〇)雷峰受具,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主海云、海幢两山。三十六年(一六九七)示寂长庆。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