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酬:以诗文相赠答。
- 幢(chuáng):佛教的一种柱状标志,通常刻有经文或佛像。这里指王智幢这个人。
- 香台:佛殿的别称。
- 榜:张贴的名单。
- 镜花:镜子中的花,常用来比喻虚幻的景象。
- 溪月:溪边的月亮,富有诗意的景象。
- 眠云客:指高卧在山林中的隐士。
- 物外情: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感。
- 砌:台阶。
- 黛(dài):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这里代指女子的眉毛,也可形容山峰的颜色。
- 了(liǎo):完毕,结束。这里指领悟、明白。
翻译
在佛殿张贴的名单上分别揭晓了各自的名字,那镜中的花、溪中的月任凭人们去争论。 高卧在山林中的隐士已看淡人间世事,留下发髻的僧人有着超脱世俗的情怀。 环绕台阶的碧水在秋光中显得清澈明净,映入帘子的青翠山色像女子的眉黛,远处的山峰清晰可见。 随时能够领悟让心灵安宁的方法,那些为婚嫁之事忙碌的人真是可笑,连尚平都要嘲笑他们了。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超脱的视角描绘了世间的种种景象和情感。诗的前两句通过“别揭香台榜上名”交代了事件背景,“镜花溪月任相争”则表现出一种对虚幻和无常的认识,暗示了世间的名利如同镜花水月般虚幻。接下来,“眠云客冷人间世,留髻僧高物外情”两句,通过描写眠云客和留髻僧,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绕砌碧流秋水净,入帘翠黛晓峰清”这两句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氛围。最后两句“随时了得安心法,婚嫁徒忙笑尚平”,则传达了诗人对安心之法的领悟,同时对那些为世俗之事忙碌的人表示了一种嘲讽,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禅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