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良惠
君从澄江来,还望澄江去。
澄江渺千里,孰是君归处。
连连波上山,历历沙边树。
长安多亲知,青云在指顾。
一行拂尘衣,高意竟莫禦。
淩江望农烟,憩石呼晚渡。
芳阡笑儿童,佳木散徒御。
问讯钓鱼竿,汀洲未云暮。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澄江:清澈的江水。读音为(chéng jiāng)
- 渺:形容水宽广无际。(miǎo)
- 孰:谁,哪个。(shú)
- 连连:连续不断的样子。
-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 亲知:亲戚朋友。
- 青云:比喻高位或远大的志向。
- 指顾:手指目顾,形容行动迅速。
- 禦:同“御”,抵挡,阻止。(yù)
- 淩江:指江边。“淩”同“凌”。(líng)
- 农烟:农家的炊烟。
- 徒御:步行者和驾车者。
- 芳阡:散发着芳香的田间小路。
- 汀洲:水边平地。(tīng zhōu)
翻译
你从澄江而来,又望着澄江离去。 澄江宽广绵延千里,哪里才是你归去的地方呢。 江水连续不断地涌向山上,沙边的树木清晰分明。 在长安有许多亲戚朋友,高位显爵也在你的掌握之中。 你拂去身上的尘土,那高远的志向无人能够阻拦。 站在江边望着农家的炊烟,在石头上休息呼喊着招呼晚渡的船。 散发着芳香的田间小路上儿童欢笑,美好的树木旁行人与车夫在休憩。 打听一下钓鱼竿的情况,水边平地上天色还未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顾清为送别夏良惠而作。诗的开头通过“澄江”这一地点,点明了友人的来处和去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其归处的关切。接着描述了江边的景色,如江水、沙边树等,烘托出一种悠远的氛围。诗中提到友人在长安有众多亲知,且有望成就一番事业,展现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后面几句通过描写江边的生活场景,如望农烟、呼晚渡、儿童笑等,增添了生活气息,也使送别之情更加真挚。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表达了离别的不舍,又有对友人未来的期待和祝福。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顾清的其他作品
- 《 甲戌郊祀斋居落齿有作正月十二日再落一齿用前韵亦斋居也 》 —— [ 明 ] 顾清
- 《 中元谒陵三江以诗送次韵留别时连雨初霁 》 —— [ 明 ] 顾清
- 《 荐溪宫谕省觐归赋诗末就而别八月七日礼部南斋独坐怅然有怀足成奉寄 》 —— [ 明 ] 顾清
- 《 五月朔大雨新霁瑶空湛然西山翠色可挹 》 —— [ 明 ] 顾清
- 《 读叶文庄病目诗有感 》 —— [ 明 ] 顾清
- 《 四燕诗为吴立斋司空赋鹿鸣燕 》 —— [ 明 ] 顾清
- 《 甲辰九月五日迎司马兰亭过蔡廷章宿 》 —— [ 明 ] 顾清
- 《 彦器以迕逆瑾破家有诗述怀自题曰处困为书三绝句 》 —— [ 明 ] 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