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三十一首
柔桑生中园,婀娜当阳春。
下滋灵泉液,上承膏露津。
美人望蚕月,倾筐竞明晨。
荣盛方及时,采捋一何频。
枯根不盈拱,何以禦霜辰。
复闻刍荛子,磨砺待为薪。
冥观成感激,踯躅含酸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柔桑:嫩桑叶。
- 婀娜(ē nuó):柔软而美好。
- 滋:滋养。
- 灵泉液:指清澈的泉水。
- 膏露津:比喻滋润的露水。
- 蚕月:养蚕的月份,通常指农历三月。
- 倾筐:倾倒筐中的东西,这里指采摘桑叶。
- 采捋(lǚ):采摘。
- 枯根:干枯的根。
- 盈拱:满手,这里指桑叶茂盛。
- 禦(yù):抵御。
- 霜辰:霜降的时节。
- 刍荛子:割草打柴的人。
- 磨砺:磨刀准备。
- 冥观:深思。
-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 酸辛:悲伤。
翻译
嫩桑叶生长在园中,柔软美好正值阳春。 下面滋养着灵泉的清水,上面承接了滋润的露珠。 美人们盼望着养蚕的月份,清晨竞相采摘桑叶。 桑树正茂盛及时,采摘得多么频繁。 干枯的根茎不满手,如何抵御即将到来的霜降时节。 又听说割草打柴的人,磨刀准备将其作为柴火。 深思之后心生感慨,徘徊不前,心中充满悲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桑树生长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桑叶在春日的生机与美丽。诗中“柔桑生中园,婀娜当阳春”描绘了桑叶的柔美和春天的生机,而“下滋灵泉液,上承膏露津”则进一步以自然界的滋养来象征桑叶的茂盛。后文通过对采摘桑叶和桑树命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循环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愁。诗末的“冥观成感激,踯躅含酸辛”更是深化了这种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和情感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