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竹歌为黄敦柱年丈赋
火旗焰焰行高天,迸泉驱汗气如烟。我来解带虚堂前,满庭苍霭秋飒然,羡君丛竹琼阑边。
能使子奠看不足,娟娟翠袖笼寒玉。蓊郁光浮缃帙青,檀栾色泛金尊绿。
劝君斟竹叶,为君歌竹枝。清阴疏影何离离,棋声琴韵宜风吹。
莫言节苦夏虫避,莫道丛卑凤不至。龙去须惊化杖时,雪深方见凌云器。
君家缥管有辉光,篇翰长悬汗竹香。赋就仙声来嶰谷,梦回明月在潇湘。
七贤扫径堪为友,狂来潦倒非关酒。最爱堂空客散后,山童剥笋敲茶臼。
怜君意气本清真,冰簟藤床对绿筠。从今日日相过熟,看竹何须问主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火旗:比喻烈日。
- 焰焰:形容烈日炎炎。
- 迸泉:喷涌的泉水。
- 虚堂:空旷的厅堂。
- 苍霭:青色的云雾。
- 飒然:形容风声或清凉的感觉。
- 娟娟: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 蓊郁:形容植物茂盛。
- 缃帙:浅黄色的书套,也指书卷。
- 檀栾:形容竹子秀美。
- 竹叶:指竹叶青酒。
- 竹枝:指竹枝词,一种民歌体裁。
- 离离:形容繁茂。
- 棋声琴韵:指棋子和琴声。
- 节苦:指竹节坚硬。
- 夏虫:指夏季的虫子。
- 丛卑:指竹林低矮。
- 凤不至:比喻高贵的生物不来。
- 龙去:比喻竹子被砍伐。
- 化杖:指竹子被制成手杖。
- 凌云器:指高耸入云的器物。
- 缥管:指书写用的笔。
- 汗竹:指书写用的竹简。
- 嶰谷:指山谷。
- 潇湘: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水,也泛指湖南地区。
- 七贤:指竹林七贤,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
- 潦倒:形容颓废不得志。
- 山童:指山中的孩子。
- 剥笋:指剥去竹笋的外皮。
- 茶臼:捣茶的器具。
- 冰簟:凉席。
- 藤床:用藤条编制的床。
- 绿筠:指绿色的竹子。
翻译
烈日炎炎高悬天空,喷泉驱散热气如烟。我来到空旷的厅堂前,满庭青色云雾带来秋日的清凉,羡慕你园中的丛竹在琼阑边。
能让子奠看得入迷,柔美的翠袖笼罩着寒玉般的光泽。茂盛的竹影映照在浅黄色的书卷上,秀美的竹色泛起金杯中的绿意。
劝你斟一杯竹叶青酒,为你唱一首竹枝词。清新的竹阴和疏落的影子多么繁茂,棋声和琴韵在风中飘扬。
不要说竹节坚硬夏虫避之不及,不要说竹林低矮凤凰不来。当龙离去时须惊觉竹子已化作手杖,雪深时方见高耸入云的器物。
你家的笔墨有光辉,长篇的翰墨散发着竹简的香气。赋作的仙声来自山谷,梦回时明月照在潇湘之上。
七贤扫径可为友,狂放颓废非因酒。最喜欢堂空客散后,山童剥笋敲茶臼的情景。
怜惜你的意气本就清真,冰凉的席子与藤床对着绿竹。从今以后日日相过熟,看竹何须问主人。
赏析
这首作品以丛竹为主题,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美态和品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火旗焰焰”形容烈日,“迸泉驱汗气”描绘清凉,“娟娟翠袖笼寒玉”比喻竹子的柔美。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如“劝君斟竹叶,为君歌竹枝”展现了与竹为伴的惬意,“清阴疏影何离离,棋声琴韵宜风吹”则描绘了竹林中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