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 刘基
长夜雨多泥没车,白日闭门人迹疏。 阶下水衣看上壁,庭前檐溜欲成渠。 闲花自发无劳种,蔓草从生不遣锄。 想见幽栖张仲蔚,蓬蒿如树塞园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夜雨多泥没车:长夜,整夜。泥没车,泥泞深到足以淹没车轮。
  • 白日闭门人迹疏:白日,白天。人迹疏,人迹稀少。
  • 阶下水衣看上壁:水衣,苔藓。看上壁,苔藓长到墙上。
  • 庭前檐溜欲成渠:檐溜,屋檐滴水。欲成渠,几乎要形成小水沟。
  • 闲花自发无劳种:闲花,野花。自发,自然生长。无劳种,无需人工种植。
  • 蔓草从生不遣锄:蔓草,蔓延的野草。从生,随意生长。不遣锄,不用除草。
  • 想见幽栖张仲蔚:幽栖,隐居。张仲蔚,东汉隐士,此处借指隐居者。
  • 蓬蒿如树塞园庐:蓬蒿,杂草。如树,形容杂草茂盛。塞园庐,堵塞了园中小屋。

翻译

整夜的雨使得道路泥泞,车轮都被淹没了,白天闭门不出,人迹稀少。台阶上的苔藓长到了墙上,庭院前的屋檐滴水几乎要形成小水沟。野花自然生长,无需人工种植,蔓延的野草随意生长,不用除草。想象中的隐居者张仲蔚,园中的杂草茂盛得像树一样,堵塞了小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荒凉的景象,通过“长夜雨多泥没车”和“白日闭门人迹疏”等句,传达出一种孤寂和远离尘嚣的氛围。诗中“闲花自发无劳种,蔓草从生不遣锄”表达了自然生长的野花和野草,无需人为干预,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状态的欣赏。结尾的“想见幽栖张仲蔚,蓬蒿如树塞园庐”则借用张仲蔚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荒芜之美的赞美。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