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述事十首

· 刘基
五溪旧三苗,蛇蚓相杂处。 其人近禽兽,巢穴依险阻。 起居任情欲,斗狠竞爪距。 况能识君臣,且不顾子父。 所以称为凶,分北劳舜禹。 先朝慎羁縻,罔俾来中土。 胡为倏而至,驰骤如风雨。 见贼但趑趄,逢民辄俘虏。 腰缠皆金银,衣被俱绣组。 所过恶少年,改服投其伍。 农家劫掠尽,何人种禾黍。 盗贼有根源,厥咎由官府。 任将匪能贤,败衄乃自取。 奇材何代无,推诚即心膂。 谁哉倡此计,延寇入堂宇。 割鼻救眼睛,于身竟奚补。 浙西耕桑地,百载安生聚。 自从甲兵兴,徵敛空轴杼。 疲氓真可怜,忍令饲豺虎。 追忆至元年,忧来伤肺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溪:地名,指今湖南西部一带。
  • 三苗: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
  • 蛇蚓:比喻野蛮未开化的状态。
  • 险阻:艰险阻塞之地。
  • 斗狠:争斗凶狠。
  • 爪距:爪子和脚距,比喻争斗的手段。
  • 分北:分隔北方。
  • 羁縻:控制,约束。
  • 驰骤:急速奔跑。
  • 趑趄:犹豫不前。
  • 绣组:绣花的衣带。
  • 厥咎:其罪过。
  • 败衄:失败,挫败。
  • 心膂:心和脊骨,比喻重要的部分。
  • 轴杼: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比喻生产活动。
  • 疲氓:疲惫的百姓。
  • 豺虎:比喻残暴的官吏或盗贼。

翻译

五溪地区原本居住着三苗族,那里的人们像蛇和蚓一样杂居,接近于禽兽,他们的巢穴依附在艰险阻塞之地。他们的生活任由情欲驱使,争斗凶狠,使用爪子和脚距作为手段。他们甚至不能识别君臣关系,更不顾及父子亲情。因此,这个地方被称为凶险之地,舜禹曾努力将他们分隔北方。先朝时期,我们谨慎地控制他们,不让他们来到中土。

然而,为何他们突然到来,像风雨一样急速奔跑?他们见到贼人只是犹豫不前,遇到百姓就俘虏。他们腰间缠着金银,衣服和被褥都是绣花的。所到之处,恶少年们改变服装加入他们的行列。农民的家被劫掠一空,还有谁来种植禾黍呢?盗贼的根源,其实是官府的罪过。任用的将领不是贤能之辈,失败是自己造成的。每个时代都有奇才,只要推诚相见,就能成为心和脊骨一样重要的部分。

是谁提出了这个计划,让盗贼进入了堂宇?割掉鼻子来救眼睛,对于自身究竟有什么补益呢?浙西的耕桑之地,百年来安生聚居。自从战争兴起,征敛使织布机上的轴杼空转。疲惫的百姓真是可怜,怎能忍心让他们被豺虎般的官吏或盗贼所害。回忆至元年间的情景,忧愁来临时,伤及肺腑。

赏析

这首作品深刻揭示了明代社会动荡、官府腐败和民不聊生的现实。通过对五溪地区三苗族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当地人民的野蛮和未开化状态,以及他们对中原文明的威胁。诗中,“盗贼有根源,厥咎由官府”一句,直指问题的核心,即官府的失职和腐败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诗人通过对浙西耕桑地的描述,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痛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刘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