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感怀柬石末公申之

· 刘基
不寐知夜长,起视天宇阔。 散漫草上风,朦胧云间月。 寒禽鸣疏树,黄叶堕阶闼。 俛仰观群物,惆怅不敢发。 谁云蝼蚁壤,能使泰山?。 苍鹰铩六翮,狡兔营三窟。 何当威弧正,王旅得肆伐。 箘簬虽微材,尚可施羽筈。 岂意风浪舟,心犹隔胡越。 士生非金玉,有足难自达。 周嫠不恤纬,楚放常怀阙。 平生葵藿情,忍与霜露歇。 玄冰胶坤轴,非君孰能斡? 申章匪繁辞,悲愤不可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俛仰:俯仰,指抬头和低头。
  • 蝼蚁壤: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崩溃,倒塌。
  • 铩六翮:铩羽,指羽毛被剪或折断,比喻受挫。
  • 狡兔营三窟:比喻狡猾的人有多个藏身之处。
  • 威弧:指弓箭。
  • 王旅:指国家的军队。
  • 箘簬:古代一种竹子,此处指箭杆。
  • 羽筈:箭尾的羽毛。
  • 周嫠不恤纬:周嫠,指周朝的寡妇,不恤纬,不关心纺织,比喻不关心国家大事。
  • 葵藿情:比喻忠诚。
  • 玄冰:深黑色的冰,比喻困难重重。
  • 坤轴:地轴,比喻国家的根本。

翻译

夜深难眠,方知夜长,起身观望,天空辽阔无垠。草地上风散漫地吹过,云间的月亮朦胧不清。寒鸟在稀疏的树枝上鸣叫,黄叶落在台阶上。我抬头低头观察周围的一切,心中感到惆怅,不敢有所行动。谁说蝼蚁的力量微不足道,能使泰山崩溃。苍鹰的羽毛被折断,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之处。何时弓箭能够正中目标,国家的军队能够肆意征伐。即使是微小的箭杆,也可以装上羽毛。岂料风浪中的船只,心中的想法却如隔胡越。士人生来不是金玉,有脚也难以自达。周朝的寡妇不关心纺织,楚国的放逐者常怀国家。我平生怀有忠诚之情,怎忍心在霜露中消逝。深黑色的冰冻结了地轴,除了你,谁能扭转?这些话并非繁复的辞藻,而是我无法抑制的悲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凄凉,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国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典故,如“蝼蚁壤”、“苍鹰铩六翮”等,增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度。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忠诚。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