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普颜子寿赴广西宪幕

· 刘基
离维荆衡南,逦迤走蛮徼。 民风杂徭蜑,地势带蒙诏。 迢迢商周前,风水绝纤窍。 后王务广土,怀柔倚攻剽。 羁縻非本情,疲痾复谁疗。 大明侔日月,幽裔靡不照。 化育之所加,欣荣及蓬藋。 宪府绳百司,选择自廊庙。 偏方异习俗,赋性实同调。 培养自殊途,激扬贵知要。 游凉溪上龙,鲰鱼困罾钓。 高风吹霜鹘,缥缈集海峤。 愿言崇令业,以继南国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离维荆衡南:离开荆州和衡山以南的地区。
  • 逦迤:曲折连绵。
  • 蛮徼:指边远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 徭蜑:指当地的少数民族。
  • 蒙诏:指蒙舍诏,古代南诏的一部分。
  • 迢迢:遥远。
  • 商周前:指商朝和周朝之前。
  • 攻剽:攻打掠夺。
  • 羁縻:指控制和统治边远地区。
  • 疲痾:指民众的疾苦。
  • 大明:指明朝。
  • 幽裔:边远地区。
  • 化育:教化和培育。
  • 蓬藋:指草木丛生的地方,比喻边远地区。
  • 宪府:指司法机构。
  • 绳百司:指监督和规范各种官吏。
  • 廊庙:指朝廷。
  • 偏方:指偏远的地方。
  • 同调:指性格或志趣相投。
  • 激扬:激励和振奋。
  • 鲰鱼:小鱼。
  • 罾钓:用网捕鱼。
  • 霜鹘:指猎鹰。
  • 海峤:海边的山。
  • 令业:美好的事业。
  • 南国召:指南方的召唤或使命。

翻译

离开荆州和衡山以南,曲折地走向边远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那里的民风混杂着徭族和蜑族,地形上环绕着蒙舍诏。在遥远的商朝和周朝之前,这里的风水已经绝迹。后来的君王致力于扩张土地,依靠攻打掠夺来安抚边疆。这种控制并非出于本意,民众的疾苦又有谁能治愈呢?明朝如同日月,照亮了所有边远地区。教化和培育所到之处,连草木丛生的地方也欣欣向荣。司法机构选拔人才,从朝廷中选择。偏远地方虽然习俗不同,但人们的本性是相通的。虽然培养的方式不同,但激励和振奋的关键在于了解要点。在凉溪上游的龙,小鱼被困在网中。高空中猎鹰在霜中飞翔,飘渺地聚集在海边的山上。愿你致力于美好的事业,继续回应南方的召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对南方边远地区的统治和教化,以及对人才的选拔和激励。诗人通过对地理、历史和文化的描述,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复杂性和明朝的治理策略。诗中表达了对边疆民众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明朝教化政策的肯定。同时,诗人也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以及激励和振奋人心的关键作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