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十首

· 刘基
神仙不世出,蟪蛄笑蜉蝣。 嘉禾旷膏泽,稊稗矜有秋。 驱马将焉往,荆棘满崇丘。 玄阴结严冬,芳意坐自遒。 鸿鹄从何来,哀鸣声啾啾。 愿欲适县圃,路阻迷所投。 况我孱懦成,引领空忧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蟪蛄(huì gū):一种蝉,夏季鸣叫,寿命短暂。
  • 蜉蝣(fú yóu):一种昆虫,生命周期极短,常用来比喻短暂的生命。
  • 嘉禾:指好庄稼,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
  • 膏泽:恩泽,这里指得到滋润和培养。
  • 稊稗(tí bài):两种杂草,这里比喻无用之人。
  • :自夸。
  • 有秋:有所收获。
  • 玄阴:深沉的阴气,指严冬。
  • (qiú):迫近,这里指芳意(美好的愿望)即将消逝。
  • 县圃(xuán pǔ):传说中的仙境。
  • 孱懦(chán nuò):软弱无能。

翻译

神仙不会随时出现,蟪蛄嘲笑蜉蝣的短暂。 好庄稼得不到滋润,杂草却自夸有所收获。 我驱马要往哪里去,荆棘遍布高丘。 深沉的阴气预示着严冬,美好的愿望即将消逝。 鸿鹄从哪里飞来,哀鸣声声。 我愿前往仙境,但道路阻塞,迷失了方向。 何况我如此软弱无能,只能抬头空自忧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神仙与凡人、嘉禾与稊稗、鸿鹄与蟪蛄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神仙不世出”一句,既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也暗含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荆棘满崇丘”、“玄阴结严冬”,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最后,诗人以自己的无力感和忧愁作结,深化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追求。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