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

· 刘基
田家无所求,所求在衣食;丈夫事耕稼,妇女攻纺绩,侵晨荷锄出,暮夜不遑息。 饱暖匪天降,赖尔筋与力。租税所从来,官府宜爱惜。 如何恣刻剥,渗漉尽涓滴。怪当休明时,狼藉多盗贼。 岂无仁义矛,可以弭锋镝。安得廉循吏,与国共欣戚,清心罢苞苴,养民瘳国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侵晨:天快亮的时候。
  • 不遑息:没有闲暇休息。
  • :非,不是。
  • 赖尔:依赖你们(指农民)。
  • 筋与力:体力和劳力。
  • 租税:国家征收的税收。
  • 恣刻剥:任意剥削。
  • 渗漉:比喻财富被逐渐榨取。
  • 涓滴:微小的水滴,比喻微小的财物。
  • 休明时:太平盛世。
  • 狼藉:混乱不堪。
  • 仁义矛:比喻仁义的手段或政策。
  • 弭锋镝:消除战争和冲突。
  • 廉循吏:廉洁奉公的官员。
  • 共欣戚:共同分享快乐和悲伤。
  • 苞苴:贿赂。
  • 瘳国脉:恢复国家的元气。

翻译

农家没有什么奢求,他们所求的只是衣食;男人从事耕种和收割,女人则致力于纺织和缝纫,天刚亮就扛着锄头出门,直到夜深了也没有时间休息。

温饱不是天赐的,而是依赖你们的辛勤劳动。国家的税收来源,政府应该珍惜。

为何要任意剥削,一点一滴地榨取他们的血汗。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却有这么多混乱和盗贼。

难道没有仁义的手段,可以消除战争和冲突吗?怎么能没有廉洁奉公的官员,与国家共同分享快乐和悲伤,摒弃贿赂,养民以恢复国家的元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国家税收的期望。诗人刘基通过对比农民的勤劳与政府的剥削,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诗中“饱暖匪天降,赖尔筋与力”一句,强调了农民劳动的重要性,而“租税所从来,官府宜爱惜”则呼吁政府应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最后,诗人提出了对廉洁官员和仁义政策的渴望,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来改善社会状况,恢复国家的元气。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