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若木太史奉节还朝

· 邝露
太乙经秋驻赤霞,石渠开晓待皇华。 龙墀捧日翔仙掌,鳌禁含香识汉槎。 万里鹏溟遵六月,百蛮鸡诏散千家。 明春傥借书云笔,臣里杨庄莫漫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乙:即太一,星名,在紫微宫门外天一星南。这里借指朝廷。(太:tài)
  • 赤霞:红色的彩霞,这里喻指祥瑞的征兆。
  • 石渠:汉代阁名,在长安未央宫殿北,这里借指藏书之所或朝廷的学术机构。
  • 皇华:颂使臣之词,这里指皇帝的使者。
  • 龙墀(chí):宫殿前的台阶。
  • 仙掌:汉武帝为求仙,在建章宫神明台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此借指朝廷宫殿。
  • 鳌禁:亦作“鰲禁”,指翰林院。(鳌:áo)
  • 汉槎(chá):指汉使乘槎上天的传说,槎,木筏。这里借指梁若木太史出使之事。
  • 鹏溟:南海。
  • 百蛮: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 鸡诏:皇帝颁发的诏书,因古代颁诏日,有司在竿头悬诏书,口衔金鸡,从太极殿出来,赴朝堂,然后颁下,所以称鸡诏。

翻译

在秋季,朝廷如同太乙星般散发着祥瑞之光,(清晨)石渠阁开启,等待着皇帝的使者。宫殿前的台阶上,人们捧着太阳,如同仙人手掌般的承露台闪耀着光芒,翰林院含着芳香,见证着(梁若木太史)如汉使乘槎般的出使壮举。(梁若木太史)将遵循六月之期,前往万里之外的南海,皇帝的诏书将传遍南方的各个少数民族,使千家百姓受益。明年春天倘若能借到(如同)扬雄在书云台上所使用的那支笔,我们臣子所在的乡里(也能出现如扬雄般的人才),杨庄就不要随便夸赞了(意思是那时这里也会有杰出人才,不逊于杨庄)。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邝露送别梁若木太史奉节还朝时所作。诗的首联通过“太乙经秋驻赤霞”描绘了朝廷的祥瑞之象,“石渠开晓待皇华”则暗示了朝廷对梁若木太史出使的重视。颔联“龙墀捧日翔仙掌,鳌禁含香识汉槎”以华丽的笔触描写了朝廷的庄严和梁若木太史出使的不凡。颈联“万里鹏溟遵六月,百蛮鸡诏散千家”表明了梁若木太史出使的行程遥远以及皇帝诏书对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尾联“明春傥借书云笔,臣里杨庄莫漫誇”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家乡也能出现杰出人才。整首诗意境宏大,用典贴切,既展现了朝廷的威严和使命的重要性,又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家乡的期望。

邝露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 267篇诗文

邝露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