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 邝露
肃肃雁南向,蟋蟀入户庭。 三五纵横陈,缺月向我明。 放情凌霄汉,心与归云征。 维桑何遥遥,尚闻蟪蛄声。 昔我同林鸟,雄飞入西京。 既饱上林实,安知我巢倾。 玉绳不可织,河鼓难为鸣。 寄言少年客,努力崇虚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肃肃(sù sù):形容鸟飞行的声音。
  • 凌霄汉:直上云霄。凌,升高,超越。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 维桑:指故乡。
  • 蟪蛄(huì gū):一种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 上林:秦汉时的皇家园林。
  • 玉绳:星名。
  • 河鼓:星名,属牛宿,在牵牛之北。一说即牵牛。

翻译

大雁整肃地向南飞去,蟋蟀进入了门户庭园。 三五颗星星杂乱地陈列着,残缺的月亮对着我明亮地照耀。 我放纵情怀直上云霄,心随着归去的云朵飘征。 故乡是多么遥远啊,还能听到蟪蛄的鸣声。 往昔我如同林中的鸟,雄壮地飞进西京。 在吃够了上林苑的果实后,哪里知道我的巢穴已倾塌。 玉绳星不可能用来编织,河鼓星也难以鸣叫。 寄语年轻的人们,要努力崇尚虚名。

赏析

这首诗以秋景起兴,通过描绘大雁南飞、蟋蟀入户、星月残缺等自然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提到自己曾经如同飞进西京的鸟,享受过荣华富贵,但却不知危机已经来临,导致巢穴倾塌,借此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警醒。最后,诗人寄语少年客要努力追求虚名,这里的“虚名”或许并非真正的虚无之名,而是一种对人生理想和价值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在经历沧桑后的一种思考和期望。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古朴,寓意深刻,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邝露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