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叔卿移桂阳

中朝执戟早为郎,岂意云霄落羽伤。 一卧摄山迷药草,几从江左擅文章。 明时不重怀沙赋,远播知无适越装。 藉藉广平声绩在,御屏前已记循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执戟(zhí jǐ):秦汉时的宫廷侍卫官。因值勤时手持戟,故名。
  • 岂意:哪里料到。
  • 云霄:高空,这里比喻高位。
  • 落羽伤:指遭受挫折,像鸟掉落羽毛一样受伤。
  • 摄山:山名。
  •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 怀沙赋: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楚国政治黑暗的不满和自己的悲愤之情。这里借指忧愤之作。
  • 远播:广泛传播。
  • 适越装:到越国去的行装。春秋时越国在今浙江一带,这里用“适越装”表示远行的准备。
  • 藉藉(jí jí):众多而显著的样子。
  • 广平: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广平太守,此处用以比喻姚叔卿有良好的政绩。
  • 声绩:声誉和功绩。
  • 御屏:皇帝在朝堂上所用的屏风。
  • 循良:奉公守法,有良好政绩的官员。

翻译

在朝廷中很早就担任执戟侍卫的你,哪里能想到在高位上却遭受挫折而受伤。你在摄山卧病,对那里的药草着迷,在江左地区,你的文章几近称雄。在这政治清明的时代,不看重那些忧愤之作,你的美名广泛传播,知道你不会有远行的准备。你的声誉和功绩显著如广平太守,在皇帝的御屏前早已经记录下你是奉公守法、有良好政绩的官员。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黎民表为姚叔卿移官桂阳而作。诗的首句回忆姚叔卿早年在朝廷为官的经历,接着表达了对他遭受挫折的惋惜。颔联描述了姚叔卿在摄山的生活以及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颈联则说在这个时代,不需要那些悲愤的作品,暗示时代的清明,同时也认为姚叔卿不会远走他乡,暗含对他的肯定。尾联将姚叔卿比作广平太守,赞扬他的声誉和功绩,并且提到他的良好政绩已经被皇帝所知晓。整首诗既表达了对姚叔卿的同情和安慰,又对他的才华和政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