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闻雁

今年闻雁倍伤情,禾黍悲风忆故京。 齧雪总差持节使,渡河谁进报仇兵。 稻梁不复当时饱,砧杵空留月下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禾黍(shǔ):谷类作物,这里代指农作物或田野。 齧(niè)雪:指苏武啮雪吞毡之事,比喻坚贞不屈。 持节使: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这里指坚决抵抗外敌的使者。 砧(zhēn)杵(chǔ):捣衣石和棒槌,古代妇女在秋夜捣衣,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翻译

今年听到大雁的叫声加倍地让人伤心,农作物在悲风中摇摆,让我思念起故都。像苏武那样坚贞不屈的持节使总有些不足,渡过黄河去报仇雪恨的军队又在哪里呢?如今连稻梁都不能像过去那样获得丰收,只有那月下捣衣的砧杵声徒然地响着。

赏析

这首诗以听到雁声引起对故都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现状的不满。诗中通过“禾黍悲风”描绘了农作物在风中摇曳的悲凉景象,暗示了国家的衰败。“齧雪总差持节使,渡河谁进报仇兵”两句,用苏武啮雪的典故,感叹缺乏坚决抵抗外敌的使者和能够报仇雪恨的军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最后两句通过“稻梁不复当时饱,砧杵空留月下声”,描写了粮食歉收和捣衣声的空寂,进一步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困苦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黎遂球

明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