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五岳真形图后遗朱汝脩

芦灰一杀鸿水怒,浑沌瓜分奠中土。 搆形太素谁能知,西王窃之遗汉武。 龙拿螭泊真离奇,鹄画螺书安足数。 封圭锡号徒纷纭,崇侈无乃宋道君。 苔文尚留日观顶,野火不共秦碑焚。 金门吏隐桃椎子,早学丹砂悟玄旨。 玉笈青囊稳系身,水慑蛟龙陆虎兕。 云外天行自兹始,醯鸡井鲋胡为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搆形太素:创造成形于太素之时。“搆”同“构”,构建。“太素”,古代指构成天地万物的物质,引申为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状态。(此处“素”读 sù)
  • 螭(chī):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
  • 鹄(hú)画:像天鹅一样的笔画,形容笔画优美。
  • 螺书:形容笔画像螺蛳一样盘旋弯曲的书法。
  • 封圭锡号:封赏王侯的行为。“圭”,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锡”,通“赐”,赏赐。
  • 道君:宋徽宗赵佶自号“教主道君皇帝”,这里借指宋徽宗。
  • 醯(xī)鸡:一种小虫,常用以比喻渺小的人。
  • 井鲋(fù):井里的鲫鱼,比喻见识浅陋的人。

翻译

用芦苇的灰可以平息洪水的怒涛,混沌初开后将天地划分奠定了中原大地。 那创造成形于太素之时的形体谁能知晓,西王母把它偷来送给了汉武帝。 那如龙似螭的盘踞之态真是奇异,像天鹅一样优美的笔画、像螺蛳般盘旋的书法都不足以相比。 封赏王侯的举动只是纷纷扰扰,崇尚奢侈莫过于是宋徽宗了。 泰山日观峰顶上还留存着古老的石纹,那里的野火没有将秦碑一同焚毁。 在朝廷中做隐士的桃椎子,早早学习炼丹术领悟了深奥的要旨。 身系着珍贵的玉笈和青囊,在水中能镇住蛟龙,在陆上能降伏虎兕。 从云霄之外踏上天路从此开始,那些渺小如醯鸡、浅陋如井鲋的人又算什么呢。

赏析

这首诗意境宏大,富有神话色彩和历史厚重感。诗的开头用“芦灰一杀鸿水怒,浑沌瓜分奠中土”描绘了上古时期治理洪水和划分天地的伟大场景,为全诗奠定了壮阔的基调。接下来提到西王母将神秘的“五岳真形图”遗留给汉武帝,增添了神秘的氛围。诗中通过对各种奇异形态和珍贵事物的描述,如“龙拿螭泊真离奇,鹄画螺书安足数”,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奇妙景象的描绘能力。同时,诗人又对历史上的封圭锡号和崇尚奢侈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如“封圭锡号徒纷纭,崇侈无乃宋道君”,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后面提到的桃椎子学习丹砂悟玄旨,以及能够镇住蛟龙虎兕的描述,既带有道教的神秘色彩,又表达了对追求高深境界的向往。最后,诗人以“云外天行自兹始,醯鸡井鲋胡为尔”结尾,表达了对那些见识短浅之人的不屑,进一步强调了追求高远境界的重要性。整首诗融合了神话、历史、哲学和道教元素,寓意深刻,富有艺术感染力。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