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于逊游衡岳三首
注释
- 神皋(shén gāo):神明所聚的神圣之地。
- 坤维(kūn wéi):指大地的四角。
- 灊霍(qián huò):灊山和霍山的并称,在今安徽省境内。
- 崇壝(chóng wéi):高大的坛壝。
- 灵祇(líng qí):天地之神。
- 欹厓(qī yá):倾斜的山崖。
- 阈(yù):门坎儿。
- 祝釐(zhù lí):祈求福佑,祝福。
- 膏壤(gāo rǎng):肥沃的土地。
- 赤县:中国的代称。
- 坰服(jiōng fú):泛指边远地区。
- 昭丘:楚昭王墓。亦指楚昭王。
- 楚甸:犹楚地。甸,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 礧砢(léi luǒ):形容树木多节。
- 皎澄练:形容水流清澈如白练。
- 卢敖:秦博士。一说为燕人,秦始皇派他求神仙,后逃隐卢山。
- 海若:传说中的海神。
- 尚子:指东汉尚长,字子平。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出游名山大川。
- 伯昏:指列子御风中的伯昏无人,这里指勇于探险的人。
翻译
在那神明聚集的神圣之地,衡山彰显着火德的光辉,这座名山奠定着大地的四角方位。它岂止是能与灊山和霍山相媲美的呢,其聪慧明智想必就在此处啊。 在登封之时,人们筑起高大的坛壝,恭敬地举办祭祀活动,以展示对天地神灵的敬意。倾斜的山崖旁搭建着衡山上的房屋,曲折的山坳处桂树的旗帜遮蔽着。彩云从门坎处飘出,明朗的月光流淌在琐窗之上。玉童在夜里击鼓,祠官在早晨祈求福佑。山石分散开来,化作肥沃的土壤,贤能之人的出现辅佐着昌盛的时期。天理幽冥难以测度,而显达的行迹却可以被窥见。我这见识浅陋的俗人,不知何时才能驾驭着赤螭飞升。 清晨登上岣嵝山,放眼远望,辽阔的中国大地尽收眼底。边远地区连接着楚昭王墓,衣襟衣带围绕着楚地。五座山峰郁郁葱葱,宛如游动的龙,三湘之水清澈如白练。树木多节而挺拔,云霞绚丽多彩且变幻无穷。此时不禁想起卢敖的游历,想必会轻视海神的见识。像尚长那样完成子女嫁娶之事后就愿远离尘世,像伯昏无人那样的探险之险也是可以去尝试的。往昔我就有追求奇异的心思,在此处得到了慰藉,满足了我对远方的眷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衡山的雄伟壮丽和神秘气息,以及作者对游历名山大川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神皋、名岳、灵祇、卿云、郎月等,营造出了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同时,通过对衡山景色的描写,如五峰郁游龙、三湘皎澄练等,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贤能之人的敬仰,以及对天理莫测但迹行可窥的感悟。此外,诗中还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传说,如卢敖、海若、尚子、伯昏等,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