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麈(zhǔ):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
- 梵炉:佛寺中的香炉。
- 貉(hé):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此处可能指品行不端之人。
- 浮屠:佛教术语,也作佛陀,此处可理解为佛理。
翻译
手持拂尘谈论着真实的本性,青烟在佛寺的香炉中环绕。任凭白鹅自己伏卧,不去管那品行不端之人。寺院中飘落着花瓣如雨,精致的讲经坛上聚集着众多的僧人。谁说有文字记载,就难以领悟佛理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佛理与宁静的场景。诗中通过“摇麈谈真性,青烟绕梵炉”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思考氛围,表现出对真性的探寻。“任教鹅自伏,不管貉相?”这句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自然和自在的追求,以及对不良品行的不屑。“法舍飘花雨,精坛聚石徒”则形象地描绘了寺院中的美好景象和僧人们的聚集。最后一句“谁云有文字,难与悟浮屠”提出了对文字与领悟佛理之间关系的思考,暗示真正的佛理或许不仅仅在于文字的记载,而需要更深层次的领悟。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禅意,表达了作者对佛理的思考和对宁静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