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一首

寒食烟火冷,揽衣陟山丘。 宿草吐新颖,阴云凝暮愁。 遥瞩千万里,白杨悲飕飂。 眷兹坟土中,岂无公与侯。 春花递开落,百载乌能留。 桓山斲石椁,首阳埋一抔。 高人有达观,愚夫徒妄谋。 一死纵同归,厥生胡可侔。 九原叹随武,贤哲愿从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陟(zhì):登高。
  • 宿草:隔年的草。
  • 新颖:指新发芽的嫩草。
  • 飕飂(sōu liù):风声。
  • 眷兹:关注于此,这里指看着。
  • 椁(guǒ):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 抔(póu):用手捧东西。

翻译

寒食节的烟火冷冷清清,我整理衣裳登上山丘。隔年的枯草萌发出新嫩的芽,阴云凝聚,暮色中满是忧愁。远远眺望千万里,白杨树在悲风中发出飕飂之声。看着这片坟土,其中难道没有达官贵人吗?春天的花朵交替开放又凋零,百年时光怎能留住?在桓山砍伐石料制作外棺,在首阳山只埋下一捧土。高明的人有豁达的观念,愚蠢的人只会胡乱谋划。死亡纵然是同样的归宿,但活着的时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在九泉之下叹息的随武,贤明的哲人愿意与之同游。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节登高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对生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诗中先写寒食节的冷清和登上山丘的情景,接着通过宿草发芽、阴云暮愁、白杨悲风等景象,烘托出一种忧伤的氛围。然后,诗人思考了生死问题,认为无论地位高低,最终都难逃一死,但活着的时候却有很大的差别。诗中提到桓山制椁和首阳埋土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对生死的不同态度。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贤哲的敬仰和对豁达人生态度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沉,富有哲理,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黎景义

黎景义,一名内美,字克和。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黎遂球、陈邦彦、梁朝钟、陈子壮、张家玉等皆为其友。明清鼎革,奉母隐居桃山不出。著有《二丸居集》八卷。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有传。 ► 325篇诗文